第96章 孔明揮淚斬馬謖 周魴斷髮賺曹休(第1/4 頁)
孔明揮淚斬馬謖,周魴斷髮撞曹休,這兩件事在三國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當時,尚書孫資向曹睿獻計,建議利用現有的兵力分守險要,養精蓄銳,以應對蜀漢和東吳的威脅。曹睿採納了孫資的建議,並詢問了司馬懿的意見,司馬懿也表示贊同。於是,曹睿命令司馬懿分撥諸將守把險要,留郭淮、張合守長安,自己則大賞三軍,駕回洛陽。
與此同時,孔明也回到了漢中,得知趙雲、鄧芝平安歸來,心中大喜。他親自出迎,對趙雲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趙雲在戰鬥中表現出色,斬將立功,敵人驚怕,因此軍資什物不曾遺棄。孔明對趙雲的讚賞和獎勵也體現了他的明智和公正。
隨後,馬謖、王平、魏延、高翔等人也來到了漢中。孔明先召見了王平,責備他沒有勸阻馬謖守住街亭。王平解釋說自己曾多次相勸,但馬謖不聽,最終導致了失事。孔明聽後默然不語,心中卻是五味雜陳。
整個故事以孔明的智慧和公正為主線,展現了三國時期的歷史背景和人物形象。透過孫資的獻計、司馬懿的贊同、趙雲的英勇和馬謖的失誤等情節,展現了戰爭中的智謀和勇氣,以及領導者的智慧和責任。同時,孔明對趙雲的讚賞和獎勵,以及對王平的責備和默然,也體現了他的公正和明智。整個故事不僅具有歷史價值,也具有文學價值,是三國曆史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三國時期,一位將領因孤軍奮戰而陷入困境,不得不向魏文長求援。然而,在途中,他再次被魏軍圍困在山谷之中。儘管他奮力突圍,但回到營寨時,卻發現營寨已被魏軍佔領。在列柳城,他遇到了高翔,於是決定分兵三路去劫魏寨,希望能收復街亭。
然而,當他們到達街亭時,卻發現沒有伏路軍,這讓他心生疑慮。他登高望去,只見魏延、高翔被魏軍圍攻。他立即衝入重圍,救出兩位將領,並與參軍會合。此時,他擔心失去陽平關,於是急忙返回防守。
這位將領回到營地後,向孔明報告了情況。孔明聽後,召見了馬謖。馬謖自知罪責難逃,主動請罪。孔明嚴厲地責備他,指出他作為將領,應該聽從王平的建議,避免這場災難。馬謖承認了自己的過錯,並請求孔明念在他多年為國的份上,饒他一命。
然而,孔明堅持軍法如山,必須嚴懲馬謖以服眾。他流淚表示,自己與馬謖情同兄弟,但軍法無情,他不得不斬馬謖。馬謖聽後,感慨萬分,表示願意以死謝罪。
在斬首之前,參軍蔣琬趕到現場,為馬謖求情。他認為馬謖是智謀之臣,天下未定之時殺他可惜。然而,孔明堅決表示,必須維護軍法的威嚴。最終,馬謖被斬首示眾。
孔明在馬謖被斬後痛哭不已,表示他並非為馬謖而哭,而是為自己未能聽從先帝的勸告而深感悔恨。他追思先帝的囑託,對馬謖的過失感到痛心疾首。在場的將士們無不動容,為馬謖的英勇和孔明的悲痛而流淚。
馬謖的亡年定格在三十九歲,這一事件發生在建興六年的夏五月。他的英勇事蹟和悲壯結局成為了三國曆史上的一段佳話。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首詩流傳下來,它講述了街亭失守的沉重後果:“失守街亭罪不輕,堪嗟馬謖枉談兵。轅門斬首嚴軍法,拭淚猶思先帝明。”這首詩揭示了孔明對馬謖失守街亭的深深痛惜,同時也展現了他堅守軍法、公正無私的決心。
孔明在斬了馬謖之後,將他的首級展示給各營,以示公正。然後,他親自為馬謖縫合傷口,將其安葬,並撰寫祭文以表哀思。同時,他還妥善安置了馬謖的家人,按月給予他們祿米,以保他們的生活無憂。
然而,孔明並未因此停步。他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於是向後主劉禪上書,請求自貶丞相之職。他在表文中坦誠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在用人和策略上的失誤,表示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