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柴桑口臥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第2/5 頁)
;願你靈魂得安寧,享受我的敬意!弔問你年少時的學識,與伯符交好;義氣相投,慷慨解囊。吊思你桀驁不馴的年少,如同神鵬翱翔;創立霸業,稱霸江南。吊悼你英勇無畏,遠征巴丘;見多識廣,征討敵寇從無畏懼。”說玩味一點,就是那麼一群人,聚在一起,玩味著與歷史有關的事情。他們在討論一個吊牌上的字,看上去似乎是說一個人的衣服不錯,跟另一個人搭配得很好。還有一個難得的婿子,好像是在化妝時很合適,看起來很時尚。大家都在誇獎吊牌的設計,阻止別人去買次品。最初看起來不起眼的,但最終張揚自我。這些人還在談論一個湖泊,一位叫蔣幹的人過來說,他的動作流暢自如,氣度非凡。他們還在讚美一個人的才華,這個人兼具文學和軍事才能;他用火攻打敗敵人,讓強者變弱者。回想起他早年的英俊與才華,以及他英年早逝時的血淚。他們感慨忠誠和英靈的氣魄;他的名聲傳揚數百年,令人悲痛不已。雖然他已不在人世,但回首之時,我們仍然心痛如絞。使天空黯淡,軍隊哀嚎,主人哭泣,朋友流淚。然後讓我們談談另一個人,他不過是個凡夫俗子,卻有巧計與謀略;他幫助吳國抵抗曹操,輔佐劉備安定天下;他在關鍵時刻提供支援,功成名就。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憂慮的呢?啊,對了,還有一個被人矚目的傳奇人物,公瑾啊!他永遠離世了!他守護著自己的真誠,就像黑暗一樣終將消散,鬼魂若有靈性,將警示我們的內心:此後再也沒有懂得他的人!唉,這種悲痛!只能祝願他安息。”諸葛亮祭拜完畢,俯首痛哭,淚流如泉,哀痛無盡。眾將們互相交流:“人們總是說孔明和周瑜之間有矛盾,看看這場祭祀,大家都是在胡說八道。” 魯肅看到諸葛亮如此悲傷,也為之感傷,心裡想:“諸葛亮真是多愁善感,而公瑾則心胸狹窄,自尋苦楚。”後人有詩讚美說:“臥龍諸葛在南陽沉睡未醒,再添一顆璀璨之星下在舒城。天意已創造出周瑜,這塵世何需再現孔明!” 魯肅設下宴席,招待諸葛亮。宴會結束後,孔明準備離開。突然,他看到江邊有個身穿道袍、頭戴竹冠、腳穿素履、手揪住孔明大聲笑說:“你氣死周郎後還敢來攪和,是不是覺得東吳沒人接你的戲了?”孔明急忙看去,原來是那位精明能幹的先生龐統。孔明也笑了起來。兩人一起登上小船,互相傾訴心中的事。孔明留下一封信給龐統,囑咐說:“我覺得孫仲謀不會長時間重用你。如果有什麼不如意的,你就來荊州幫助玄德。他寬厚仁義,一定不會辜負你曾經所學到的東西。”龐統答應後,兩人告別,孔明自己回到了荊州。
故事轉述道,魯肅護送周瑜的靈柩到了蕪湖,孫權接引,悲痛地在前面祭拜,命人在故鄉厚葬周瑜。周瑜留下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循、次子胤,孫權都給予了慰問。魯肅說:“我這個平庸之人,幸得到公瑾的器重,其實並不勝任這個職務,我建議提拔一人來輔佐主公。這個人通曉天文地理,謀略堪比管、樂之輩,是可以在孫、吳之中擔任重要角色的人才。以前周公瑾常聽他的意見,孔明也深受他智慧之才。現在他在江南,為何不加以重用呢!”孫權聽了大喜,便問起這人的名字。魯肅說:“他是襄陽人,姓龐名統,字士元,綽號鳳雛先生。”孫權說:“我早就聽說過他的名聲。既然在這裡,立即請他來見我。”
於是,魯肅邀請龐統前往拜見孫權。一場禮節周到的相見結束了。一位濃眉大眼,黑麵短鬍子,看起來有些古怪的人引起了我的不快。我問他:“您平時學習以什麼為主?”他回答:“靈活變通,不固守一格。”我又問:“您的才華和公瑾相比如何呢?”他笑著說:“我的學識和公瑾完全不同。”我一向喜歡周瑜,看到他對公瑾輕視,讓我更加不舒服,所以我告訴他:“您暫且退下。等到需要您的時候,再來找您。”他嘆了口氣離開了。魯肅說:“主公為何不使用龐士元呢?”我回答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