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遣使赴遼(第1/2 頁)
昭武八年末,大周在伐漢敗遼之戰中收穫頗豐,一舉將北漢收入囊中,俘虜了前來援漢的遼國主將耶律敵烈。
耶律敵烈,遼主耶律璟同父異母弟,曾因不滿其兄統治,意圖作亂,事敗被擒後,又被耶律璟釋放。此次支援北漢,整個遼國上下都知道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陰差陽錯就落到了耶律敵烈頭上。
耶律敵烈總歸算是遼國王族,絕不能受辱死在大周,柴宗訓就是料到耶律璟無論如何都會將他這個弟弟換回去,才留下了耶律敵烈一條命。
“我大周在戰場上贏了,那麼在與遼國的談判中就握住了主動權。周遼短兵相接,之前簽訂的互市新約算是揭過了,出兵北漢一事我大周名正言順,遼國即使有話,現在說也來不及了。”
大周攻打北漢,遼國本欲在戰場上給柴宗訓一點顏色,奈何主將被俘,還要嚥下大周“吞併”北漢這一事實,實在是憋得慌。
“陛下,若是就這麼把耶律敵烈送了回去,豈不是便宜了遼國?”還是王溥想得遠,人精明懂得計算。
“自是不能,此前南方未定,北漢又被遼國挾制,作為圖謀我大周的‘前哨站’,朕即使有什麼打算也施展不開。因此,朕之前願意與遼國簽訂互市協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穩住他們。可如今不同了,大周已非朕登基之初,朕有了更多與遼國談判的籌碼,設不設互市,是否歸還俘虜,更甚者要不要直接與遼國開戰,皆掌握在了大周手裡。”
柴宗訓說這番話的時候,內心都硬氣了許多。不僅因為大周如今有了與遼國一戰的實力,柴宗訓也已親政,牢牢地將權柄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陛下,當初與遼國締結新約之時,是臣全權署理,此次不如就讓臣出使遼國,臣定不辱使命,以壯我大周聲威!”王溥有感此次赴遼責任重大,自是不願將此大功拱手讓給他人。
即使王溥沒有自請出使遼國,柴宗訓也會派他前去,有一件事確實還非他不可。比如順便攪亂遼國朝堂局勢,大周好渾水摸魚。這種事情,不適合個性正直的魏仁浦,唯有指望王溥了。
在王溥正式出使遼國前,柴宗訓私下召見了他,一同面聖的還有偵察軍司指揮使李處耘。
“朕知道王相公還有幾日就要北上赴遼出使,今日召見你,是想讓你在赴遼期間做一件事。此事事關軍事機密,朕將李指揮使也請了來,讓他先說一說具體情況。”
“陛下,偵察軍司自成立以來,一直都有留意遼國的情況。臣發現,自從耶律撻烈第二次到訪我大周后,遼國朝局就日漸混亂。遼主耶律璟因濫殺近侍,熱衷狩獵飲酒不理朝政,多年來陸續有不少契丹貴族密謀推翻其統治,但沒有成功。近年來,因耶律璟疾恙纏身,有不少人起了迎立新主的心思。”
李處耘將這幾年來探聽到的遼國內情逐一道出,他猜測柴宗訓應該是在醞釀一個計劃,需要偵察軍司所收集的情報作為支撐。
“王相公,你可聽出了什麼?”柴宗訓想考一考王溥,看他猜不猜得出來自己意欲何為。
“陛下,臣斗膽揣測聖意,陛下是想保住耶律璟,間接製造遼國王族之間的矛盾?”王溥這才想起,為何當初柴宗訓要讓自己儘量找全耶律撻烈所需的所有藥材,那些藥材可能就是給遼主耶律璟準備的。
“不錯,一個弒殺暴虐、酗酒荒政的遼國之主,才是大周需要的,與他結盟,我大周就可作壁上觀,坐收漁翁之利。”
這就是柴宗訓準備對付遼國的招數,若是用得好,遼國十年內將一蹶不振,若是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此分裂遼國也不是沒有可能。
“臣也明白了,怪不得陛下讓臣儘量探得遼國當前既有權位,又思變革之人,原來是為了今日做準備。”李處耘也反應過來了,假如大周想要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