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5 頁)
,發揚正確的觀點和做法。
擴招之後
1999年,全國擴大高校招生規模。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進行春季招生的改革。
2001年,*出臺新政策,允許25週歲以上公民參加高考,徹底放開高校招生的年齡限制。
2001年,江蘇省3所高校率先實行了“自主招生”的試點工作。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歷史性的第一次全面實現了網上錄取,全國網上錄取新生率達到了85%。
到了2003年,北大、清華等22所高校被賦予5%的自主招生權。
2006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擴大到了53所。同年,*允許香港高校在內地自主招生。
以上都是國家逐步擴招的措施。國內的擴招,讓80後嚐到了甜頭,那就是高考再也不是千軍萬馬過獨門橋,不用擔心考不上大學回家種地。但也正是擴招,讓80後們在以後升學就業的日子裡陷入困境與迷茫。
天之驕子,這個詞不知道曾經讓多少年輕人崇仰,天為高,驕為大,年輕人沒有不向往的理由。大學生,是曾經多少人仰慕和神往的名詞。而高考擴招意味著大學不再是個很高的門檻,而是是人沒大毛病的都能進的。速度快得難以置信的擴招,迅速的讓無數年輕人完成了本來沒有的天驕之夢,只是這時候的天驕,已經沒有了當初的天之驕子的氣魄和魅力。
學生數量膨脹無法保證教學質量
由於擴招,學生數量急劇膨脹,國內的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以前兩三個老師指導一個學生,現在一個老師指導30個學生都是少的,還有的指導100個學生,教學質量根本沒法保證,因此要想培養出合格和優秀的學生,還是很難的。一個研究通俗小說史的博士生去應聘,招聘的老師問他從元明到現代通俗小說能否理出一條線來,他的回答居然是“沒研究過”。
硬體裝置跟不上
高考擴招之後,很多大學普遍出現了自習室佔不到座位的情況,有的學校的圖書館還會出現早上五六點排隊等候開門的景象。由於學生數量陡然增多,教室也顯得越來越擁擠,原來二三十人的小班授課變成了幾班人的階梯教室看影片,原來並不擁擠的自習室開始人滿為患,需要早起一個小時去佔座,想去圖書館裡看看書也需要排隊等候。學生數量多了很多,高校裡的硬體裝置卻跟不上,教出的學生難免會質量下降,也就很難保證就業了。
官場化、商業化正侵襲校園
隨著擴招的一步步施行,高等教育的衙門化、官場化、行政化也越來越嚴重。現在高校老師評職稱、拿獎、拿科研課題,通常沒職務就沒戲。有些應用學科的老師在外面開公司,教書只是他們的副業,因此不可能把精力放在學生身上,甚至很多教師的講義都可能十幾年沒有換過。大量官場的誘惑讓許多老師迷失了方向,教書育人的責任感日益淡薄。
就業難
高校的擴招本是好事,卻因為學生數量陡然增多而帶來一系列問題,最終落腳到就業上。因為高校擴招,大學生遍地都是,不再是以前備受矚目的“天之驕子”,一系列的就業問題擺在大家面前,很多大學生走出校門之後因為找不到工作而形成很大的落差。而很多學生為了逃避就業,選擇繼續深造,胡亂挑個專業盲目讀研,也為以後的研究生就業形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高校擴招是把雙刃劍,要想讓擴招起到良好的作用,還需要對國內的教育進行必要的內部調整,同時為學生的就業拓展渠道。
《奮鬥》是個童話故事
80後是近幾年來的時髦話題,從這代年輕人進入社會開始,圍繞著他們的質疑、解讀和爭議就從沒停止過。電視劇《奮鬥》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