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1/2 頁)
孫吳政權盜漢墓
吳芮是漢高祖劉邦親自封賞的第一代長沙王,死於公元前201年,其墓大約於225年前後被掘。關於其墓被掘,還有一個十分離奇的故事。
據說三國時魏滅吳後,魏國的一個名叫吳綱的南蠻校尉,在安徽壽春見到了一個東吳的老漢。老漢驚愕地對吳綱說:&ldo;你的身材相貌很像長沙王吳芮,只是個頭矮了點。&rdo;吳綱聽後大驚,忙說:&ldo;吳芮乃是我16世先祖,已死去400多年了,你怎麼看得出我相貌像他?&rdo;老漢回答說:
&ldo;40年前,東吳在臨湘(長沙)欲修孫堅廟,因缺少木材,就挖了長沙王之墓,取出棺槨作木料。當時我參加了掘墓之事,曾親眼看到吳芮的屍體,其面目如生,所以就認出你了!&rdo;這個故事史上多有記載,如《水經&iddot;湘水注》中寫道:&ldo;魏黃初末,吳人發芮冢取木,於縣立孫堅廟,見芮屍容貌衣服並如故。吳平後,與發冢人於壽春見南蠻校尉吳綱日:&l;君形貌何類長沙王吳芮乎!但君微短耳。&r;綱瞿然日:&l;是先祖也。&r;自芮卒至冢發四百年,至見綱又四十餘年矣。&rdo;《三國志&iddot;諸葛誕傳注》中也載道:&ldo;……綱瞿然日:&l;是先祖也。君何由見之?&r;見者言所由。綱日:&l;更葬不?&r;答日:&l;即更葬矣。&r;自芮之卒年至冢發四百餘年。綱,芮之十六世孫矣。&rdo;
關於我們知道的被盜的兩漢名墓應該還有我國在1972年出土的長沙馬王堆漢墓。
1951年,夏鼐大師曾率湖南考古調查發掘團,在長沙調查、發掘了幾百座墓葬,但結果證明,多數古墓均遭盜掘,完整者實在是鳳毛麟角。為此,夏鼐大師曾在其發表的《長沙近郊古墓發掘記略》一文中,以抑鬱的調子和淡淡的感傷寫道:&ldo;我們所發掘的最大的一墓,長5米,寬42米,大多是木槨墓,槨木儲存的程度不一樣,有些只剩下放置棺木的漕溝的痕跡,木質已完全腐朽不見,有些槨木儲存得非常完整,盜掘者須用鋸或斧把槨蓋的木板切一缺口才能進去。&rdo;&ldo;這次我們所發掘的西漢墓葬,僅有兩座大墓內木槨儲存比較良好,但也只有平鋪墓底的地板及其下的枕木儲存較佳……墓道向北,墓穴深度距地面88米,……後半是主室,室中是一個長108米,寬68米的木槨,放置木棺和重要的殉葬品。前半分為兩室,貯藏陶器等,可惜這墓已被盜過好幾次了。……另一木槨大墓是在伍家嶺,這墓的主室也曾被盜過了……&rdo;
歷史的滾滾車輪早已駛過了兩漢王朝,人們似乎已經聽到了巨輪下統治者痛苦的呻吟聲。兩次的瘋狂厚葬以及由之引發的席捲八荒的盜墓之風,令後人發出沉重的感慨。
------------
青編盡以汲冢來:盜墓使得汲冢遺書被發現
------------
作案時間:西晉初年
作案地點:魏王的墓冢
作案人:不準
作案後果:不準入墓時,&ldo;不以為意,往往散亂&rdo;,並燒竹簡照取寶物。
盜墓性質:民盜
可信程度:有史可查
引子
歷史上的盜墓行為,有時也可以導致重要的文化發現。
漢明帝時,符節令宋元推測秦昭王與呂不韋陵墓隨葬有秦始皇未焚經書,曾經請求發掘。這種為追求隨葬古籍而發冢的設想,反映盜墓的文化收益已經為人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