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 頁)
代管。
中國的環保事業就這樣艱難地、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和領導下,像嬰兒學步一樣,蹣跚上路了。從那時算起,迄今已有30年了。
時代呼喚崇高
內心的焦慮已經燒烤得人們體無完膚,想要
不顧一切狂奔的念頭使人們更多地想起了周恩
來,對操守、德行、人格迴歸的呼喚,已如春雨,潤
物細無聲了。我們試圖學習他的偉大和平凡,喚
歸他的神聖和崇高。
如今,人們面對日益嚴重的社會汙染和環境汙染,面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持續性不斷惡化,對周恩來高尚人格的嚮往和懷念便被統統啟用,對已經覺得陌生的操守、德行和人格的話題便重新被撿起,呼喚崇高迴歸的聲音像骨頭梗在喉嚨裡,太多世俗的思考和對自身行為的思前慮後,使人們暫時還吐不出這塊骨頭。
面對曾經的周恩來總理的言行和德行,時至今日,我們的一些中國領導人和一些地方首腦,不得不為自己過去對某些問題的認識的膚淺和矯枉過正感到羞愧,不得不被前總理的良好德行和高尚操守以及他非凡的人格力量和國際主義精神所深深撼動。使思想卑微行為有失檢點的我們,菟絲草一樣又在怯生生地試圖走近他,纏繞他,仰望他,久久徘徊在他的周圍,逗留不去。
但內心的焦慮已經燒烤得人們體無完膚,想要不顧一切狂奔的念頭使人們更多地想起了周恩來,對操守、德行、人格迴歸的呼喚,已如春雨,潤物細無聲了。
我們試圖學習他的偉大和平凡,喚歸他的神聖和崇高。
周恩來早在70年代初,就提醒和告誡我們一些領導人和所有的人說:我們可不要做超級大國,不能不顧一切,要為後代著想。對我們來說公害是個新課題。工業化一搞起來,這個問題就大了。
不妨設想,假若我們的總理還活著,他會怎麼說?怎麼做呢?
然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也不能改變斯人已逝這樣一個嚴酷的事實。
惟一真實的是周總理生前的社會實踐和他身體力行的榜樣的力量,已經在毛澤東倒立起的那座金字塔的塔尖上,添上了一段操行和德行皆備的人格的塔身。
這段塔身充分顯示了作為一箇中國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對子孫後代生存環境的負責精神與持之以恆一往深情的關愛與呵護。
這是一段造福恆久功德無量的金字塔的不朽的塔身。
它將與中國和人類的未來同在。
最容易上癮的毒品是金錢
當年總理想要逼那些“年輕人”上梁山,那些
年輕人當年確實也被總理逼上了梁山,可他們上
去就不肯下來,發現“梁山”上十分的美妙,為了
長期能待在梁山上,他們淪為一夥打家劫舍為富
不仁汙染地方為害百姓的人。
我還記得在那個年代裡,市、縣、鄉、鎮,幾乎都設有廢品收購站,上到廢銅爛鐵牙膏皮,下到幹骨頭、碎玻璃、爛塑膠什麼無所不收。
一隻牙膏皮可以賣二分錢,一斤廢塑膠一毛二分錢,一斤五分錢,廢金屬自然被送進工廠冶煉,其它的廢料則變成了再生塑膠,再生布,再生紙什麼的。
那時,街上根本見不到什麼廢酒瓶爛報紙塑膠袋,任何一可能賣錢的廢物都被人們很自然地送進了廢品收購站。
那些林林總總的廢品收購站體現的就是當時中央領導人綜合利用變廢為寶的思想,也體現著中國人勤儉節約持家的好傳統和好習慣。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那些廢品收購站從城市悄然消失,代之的是一個一個垃圾點,和一些在垃圾堆上挑挑撿撿的人,只有他們才知道什麼廢物可以賣小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