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第1/2 頁)
熬煮過的山楂在晾曬的過程中,會變得凝固,這時候再切成花朵的形狀,往上面灑上白糖,如同雪落在梅花枝頭,煞是好看。
人類對於好看的事物都相對比較偏愛一些,不管是大孩子還是小孩子都先用乾淨的手指拿起一朵帶雪梅花,放入嘴裡嘗嘗味道。
經過熬煮的山楂果肉本來該是軟爛的,但經過幾天的晾曬失去水分,讓其又多了點韌性,吃起來口感帶著幾分q彈。山楂的味道很濃,但熬煮的時候加有冰糖,表面又灑著白糖,吃起來酸甜可口。
將下面鋪著的荷葉包裹著剩下的山楂花從籃子裡拿出來,下面還裝著一層綠色的野果。
「我知道,這是老瓜瓢。」
是的,摘回來的野果在他們這裡的俗名叫老瓜瓢,因為等老了裂開,形狀像盛水的瓢,吃起來有種瓜的口感,所以才得了這個名。
老瓜瓢在沒裂開時是梭形的,中間粗兩頭尖。這玩意必須在還沒成熟、外表皮還是綠色的時候吃。等到九月份就會成熟,裡面的果肉變成和棉花差不多的絮狀,那時候就不能吃了。
俗話說九月不摘就飛走,說的就是老瓜瓢。
掰開外面的一層果皮,裡面的果肉是白色的,有隱隱帶著點和外皮相似的青色,如果不把裡面的果肉挖出來,總會覺得是外皮映出來的。
果肉吃起來和瓜一樣脆,裡面的汁水也挺豐富,嚼在嘴裡甜絲絲的。
曲遲小時候沒少吃這玩意,等到莊稼全部豐收了,老瓜瓢也會裂開露出裡面變成白絮的果肉,把白絮從裡面掏出來如同吹蒲公英一樣吹走,看誰吹的更遠,是他們無聊時會玩的遊戲。
玉米稈不用多說了,今天新鮮從地裡收穫的,嚼起來和甘蔗差不了不少。
因為東西放在秦時的兩邊,曲遲坐在秦時旁邊,最開始兩邊的孩子還分坐在兩邊,繼續保持著不想搭理對方的狀態。
等吃的開心玩的開心時,大小一起拿著乾草餵雪球,或者從這邊跑去那邊拿吃的,後來直接喊一聲,讓對方把需要東西遞過來。
在花生田間的爭吵彷彿從來沒有出現一樣。
最後每人手裡拿著玉米稈,往後一仰躺在柔軟的草地上,天空上是變成橘紅色的夕陽,還有被陽光染成彩色的雲彩慢慢飄蕩。
曲遲和秦時都加入了這個陣列,不過他們更為舒坦,除了身體下面的苜蓿草墊,還有雪球這個柔軟的大枕頭。
在農田裡忙碌的家長們,偶爾巧合地路過這裡望見這一幕,沒有覺得孩子躺在地上回弄髒衣服,沒有人好奇地詢問。或許是這副畫面看著太過和諧,只想讓人揚起溫暖的笑容,他們都悄悄來到這裡,又悄悄地離開,這是一場悄無聲息地路過。
安靜地躺到太陽快過下山,村子裡升起裊裊的炊煙,曲遲先一步從地上爬起來,叫起這些孩子們,按照記錄的資料,把無花果分給孩子們,讓他們趕快回家吃飯,不然父母都等著急了。
這天的摘花生活動就這樣結束,但接下來的幾天裡,兩群年齡不同的孩子每天下午都早早過來,不管是曲遲還是其他村民的田地,不管是撿花生還是撿黃豆大豆,都極為融洽地合作,努力讓工作在太陽落山前結束。
然後抱著努力換來的無花果,或者其他村民獎勵他們的小零食,統統抱到小斜坡這裡來。
他們不讓家長們參與,卻派出代表和曲遲商量好,以後有相似的工作絕對先幫曲遲幹,而且願意把換來的食物和曲遲和秦時分享,希望他們能夠帶著雪球來參加每天晚上的活動。
在這個農忙的夏季尾巴,這群孩子們擁有了特殊的活動,每次都充滿著歡聲笑語,再躺在草地上欣賞美麗的黃昏。
而且這個活動在接下來的許多年裡,慢慢變成了溪山村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