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事必躬親(第2/2 頁)
之所以態度如此強硬,是因為,他對朱元璋的想法瞭解的很清晰。
之前在京城時,朱棣跟自己分析過,朱元璋對東瀛這邊政局的看法。
東瀛這裡掌握實權的其實是幕府,幾乎架空了日本天皇,實權都掌控在徵夷大將軍手中。
就像是北朝,此時在位的是年僅十六歲的後圓融天皇,可實權卻被細川賴之掌握著。
儘管北朝,相對於南朝而言,對大明的態度更親和。
可是,北朝卻不能很好的約束倭寇,因此,惹怒了朱元璋。
不過,朱元璋更不喜南朝,由於騷擾大明的倭寇,大多屬於九州。
可是,南朝的掌權者,懷良親王對大明的態度很反覆,因此,朱元璋如果想動手,自然是先選擇南朝。
朱元璋一直都很不滿倭寇騷擾大明,朱元璋鑑於元朝的經驗,之前並沒有與東瀛正面交手。
可是,因為朱波提出,東瀛有豐富的銀礦,於是,在朱波的主導下,朱元璋才下定決心,大舉進犯東瀛,順便也好好教訓一下倭寇。
鄭和正是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他才會如此堅決。
他的底氣一方面是來自於朱元璋,因為知道朱元璋的想法,他幫朱棣爭臉;另一方面是因為,此事由朱波主導,讓他更更有底氣。
接著,他又問來人,“關於此時南朝的情況,楊鎮撫是否已經查明?”
來人立馬彙報,“回稟大人,其實懷良親王早就隱退,不知所蹤,現在南朝是長慶天皇在位。”
“如今的南朝出現了兩撥人,一撥是主張與北朝和解,一撥是反對派,而長慶天皇的擁護者,就是反對派。”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鄭和淡淡說道。
對方退下後,鄭和坐在主座上沉思起來。
鄭和之所以讓人去查懷良親王的事,是因為,自從來到東瀛之後,發現在九州一帶的大名,都是用“國王懷良”的名義。
可這位懷良親王此時年事已高,如何會做到事必躬親?
因此,這引起了鄭和的懷疑。
沒想到,經過一番查探,果然證實了他的想法,這些大名全是打著“國王懷良”的旗號罷了。
而現在,他知道南朝掌權者是長慶天皇,也就意味著,南朝與北朝還是勢如水火。
那麼,他要去攻佔石見山,就只須應對南朝而已,這一切,都是對鄭和他們有利的因素。
此時,不光是鄭和明白了一切,水師的其他將領也都明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