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民心(第1/2 頁)
隨著這一萬自廣東而來的弟兄加入戰局,曲靖城內的兩萬北伐軍將士頓感壓力大減。
為了應付這支驟然出現在身後的賊兵,正在圍城的沐緬聯軍只能抽出三萬兵力前去應對,而羅延康則趁對手分心之際率一萬兵力出城,與外頭的敵軍野戰了一番,陣斃四千餘人。
北伐軍的將士士氣高昂,把圍城的沐緬聯軍殺了個措手不及,而羅延康也懂得見好就收的道理,大勝一場後並沒追擊,而是從容撤回曲靖城內,伺機而動。
士兵們一場烈戰打下來體力消耗甚大,而敵方雖然敗了一局但根骨健在,貿然衝擊敵群之中恐有覆轍之危。
不過北伐軍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火藥即將告缺,可能再打個兩三場中.高強度的攻守戰,就消耗殆盡了。
為解決這一難題,徵夷大將軍羅延康立刻下令在曲靖城中搜集膠.酒等粘合劑,李大摯突圍之時沒有來得及毀掉輜重,因此城裡還留有許多沐軍所用的粉末火藥。
一番操作下來,倒是從民間蒐集到了不少米酒等物,但這些玩意的度數太低,必須蒸餾成酒精才能做顆粒火藥之用。
至於魚膠之類的膠狀粘合劑,雖然也能湊合,但對點火率會的影響很大,因此只能應急。
這時,“民心”兩個字的威力就體現出來了,聽說守城的王師需要蒸餾高度酒,曲靖城內的百姓紛紛自告奮勇,要替北伐軍煉那個什麼酒中之精。
甚至還有一些熱心腸的父老鄉親跑到軍營來問,若是現在釀酒來不來得及。
話說這黔國公一系自先祖沐英而始,世代為大明鎮守雲南,民眾基礎應該非常好才對,為何此地百姓如今反而與其離心離德?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前幾代黔國公的確辦了不少好事,大力屯田.開發鹽井.疏通河道.發展商業...,數代人的努力下來,使雲南從一個蠻荒.動亂之地變成富足且穩定。
沐家在當地實行的是軍管制度,早期對本地的文官系統還是比較尊重的,一般不過分干涉布政使處理政務。
文武共治.相映呈輝,那會的雲南百姓對沐家是非常愛戴的,就連此地的土司也對其非常尊敬。
直到弘治年間,從沐英的五世孫.沐昆開始,這沐家上百年積累出來的聲望就逐漸失去了,此人驕橫無禮.透過賄賂宦官和朝臣,使雲南成為了沐家的小朝廷,隨意凌辱三司大員。
自此之後,沐家便奢靡成風.以害民為樂,虐待民夫、欺壓百姓、貪汙國幣、擴充田莊…所犯之惡,罄竹難書。
如此,雲南之民早就對其恨之入骨了,就連沐家的狗腿子都經常隨意勒索百姓。
直到沐天波這一帶,此人倒比前幾位殘暴不仁的沐國公好得多,他痛感祖宗積弊,立志匡扶大廈,但此時的雲南乃至大明都已糜爛.人心盡失,沐家的聲望和權威早就淡然無存。
這也是為什麼,雲南百姓盼星星.盼月亮,都想讓保鄉軍快點打過來,人家廣西老表早就過上好日子了,這誰不眼紅?
因此在這種心理下,曲靖城的六萬多老百姓自然都希望王師能夠將城守住,早些把外頭的沐緬聯軍擊敗。
這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雖然上不了陣.殺不了敵,但卻依舊用送糧食.烙大餅.自發加固城防之類的方式默默的支援。
而保鄉軍之所以能大獲眾望,除了分耕田.一體納糧.打擊奸商.劣紳等一系列令人拍手叫好的手段以外,其從不侵擾鄉民,軍紀嚴明也是成功秘訣之一。
在生產力不足的封建時代,保持嚴明的軍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性本惡.需要約束。
想讓手底下的兵不搶老百姓,最起碼得保證足糧.足餉吧,為將者只要能做到這兩點,其軍中的威望自然無以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