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5 頁)
“你錯了,耕牧不是咱們的正業,咱們遠出千里外,與蒙番爭口食。”
“對不起,在下不做強盜,即使是蒙番,在下也無此興趣。”
“閣下……”
“沒有商量的餘地,在下……”
“昨天聽閣下警告三位鏢師的話,知道閣下專為至嵩山堡尋仇而來。你一個人勢孤力單,而嵩山堡卻有三百名個個能戰的男女,連咱們四海堡也不敢與他們正面衝突,以免兩敗俱傷。你幫我們,我們助你,聯手趕走嵩山堡的人,利益均沾,如何?”
林華冷笑一聲,沉下臉說:“你把在下看成什麼人了?哼!你少在我面前胡說八道。你們討來河三堡位於塞外,生命財產沒有絲毫保障,蒙番非我種族,三堡經常處於朝不保夕風雨飄搖中,不思互助自保,反而自相殘殺,無知愚蠢,莫此為甚,居然要在下助你們自相殘殺,你簡直昏了頭,免談。在下要走了,讓路!”說完,馬兒前衝。
“閣下,咱們好好商量。”副堡主叫。
“沒有商量,再見。”
馬兒從中間衝過,絕塵而去。
遠遠地,便看到草原中屹立如城的嵩山堡,四四方方一座城,保持著河南人方方正正的建築特色,土燒製的大磚築牆,高有三丈六尺。堡門樓高有四丈餘,只有南北兩座堡門。堡中心的煙墩臺高有五丈餘,不分晝夜有人把守。堡約一里見方,比下古城堡大一倍。堡牆上遍設碉樓,一排排的箭朵口外窄內寬,四角的碉樓竟有點像潼關的城角碉樓,氣勢恢宏。牆外,是三丈深三丈寬的護堡濠,引入討來河的河水為池,豪內水滿,人馬無法飛渡。濠外,第一道防禦物是下有尖木的釘坑,第二道是鹿寨,第三道是拒馬,最外圍是以柳枝編成的繩索與專斷馬足的陷坑陣。四道障礙每道相距十丈,恰好在弓弩最具威力的距離內,以箭弩封鎖,想妄圖進攻的人,必須付出可怕的代價。
好一座金城湯池,難怪雄峙邊外數十年,剽悍的蒙騎皆不敢越雷池一步,雄峙漠外屹立不搖。
周圍十里地,全是肥沃的土地;牧草肥美,馬牛成群;安靜地在烈日下徜徉。東面至河畔約有六里,開溝立渠引水灌溉,開墾了八十餘頃肥田,春間麥浪,夏冬糧香。往北一帶,經常可發現黃牛、羚羊、野馬、青狼……直至西北百里外的王子莊,北面兩百里的黑山(紫塞),東北至百里外的金塔寺城,這一帶數百里方圓地域,全是最佳的狩獵場,羚羊數量不多,黃羊卻成群結隊,每頭重五六十斤甚至八十斤,一蹦三丈,健馬也不易追及。漢代的古長城在紫塞以北西越布林烏拉山,延至疏勒河直抵羅布泊,城的遺蹟仍在,但這一帶肥沃的草原卻成了北虜的狩獵場,漢人已不再留戀了,撫今追昔,未免令人感慨萬千。
煙墩臺高有五丈,人馬接近至十里外便無遁形。怪的是有尋仇的陌生人接近,堡中竟無人馬迎出拒敵;草原中,一個個帶了兵刃的牧人,安詳地照顧著牲口,一兩聲馬嘶,打破四周的沉寂。東北一帶以紅柳劃分的地界內,是一群肥碩的羊群,北面以西一帶,則是活躍著的健馬。
通向堡門的走道,闊約五丈左右,兩側是高約三丈,整齊劃一的紅皮柳樹,修長的柳枝迎風搖曳生姿,僅可看到堡門旁把守的牧人,一切顯得那麼和平安謐靜寧,很難看出風雨欲來的緊張氣氛。
瘦馬小馳接近,大開的堡門仍無動靜。
近了,高大的敵樓箭朵旁,突出現兩名牧人,舉起了畫角。
在畫角長嗚聲中,蹄聲如雷,馳出五十匹健馬,馬上的五十名牧裝騎士一式打扮,揹帶弓箭腰懸單刀,左手是皮盾,右手持長槍。騎士全是年輕男女,牧裝整齊,如不從垂在胸前的髮辮分性別,很難從衣著中分別男女。
五十名騎士在堡門外列陣,排列在路兩側,久經訓練的戰馬排列得整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