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解決問題的辦法(第2/3 頁)
規避的問題,就一定會漸漸浮出水面。越來越多的貧困家庭孩子讀不起大學。
一直被稱為高中生的“獨木橋”,往年要過“獨木橋”,拼命學習即可,只要考上了,都是國家分配。
但到了今年下半年開始,新招收的學生與以前有所不同,大致可分為國家分配、定向培養和自費生三種,所以考生在刻苦學習之餘,還要和家長仔細商量,根據自己的條件究竟報考哪一種好。
而國家馬上會公佈的政策,國務院批准的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製度改革方案提出,報考國家任務名額的學生,培養費由國家提供,學生交納學雜費,報考定向招生名額的學生,由定向行業、地區設立定向獎學金,學生免交學雜費。自費生則按所報考學校的規定交納培養費與學雜費。
收費不等於自費。實際上自費生早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仍在試驗階段。各地區招收自費生的呼聲很高。自費生招生數也增長較快。
但招收自費生仍處於試驗階段,從學生方面看,主要是知識分子、幹部家庭子女多,1988年在BJ市佔到70%,其餘30%是工人、個體戶子女,二是特別重視專業,這是為今後就業和換取“投資效益”著想的,三是學習較刻苦,捨不得浪費光陰。
從學校看,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是錄取分數線高低不等,國家教委規定,報考同類專業,自費生最多隻能降30分,而實際上1988年降分最少的20分,最多的60分,致使社會上有“分不夠、錢來湊”和“不平等競爭”的議論。
報考自費生,學生和家長首先關心的是收費數額。1988年本科自費生年平均收費1600元,低於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的平均費用。今年,國家教委將會對此作出規定,本、專科中理科類、藝術類、體育類每人每年不低於2000元,文科類不低於1700元,這是指培養費,另外還要交納住宿費,雜費等各種費用。
這個階段的自費生,其實等於是議價生,因為他們願意掏錢,所以對於他們的高考錄取分數線,可以下調幾十分不等。
而且這種自費生是沒有資格申請獎學金的,甚至是連畢業證都沒有,只有結業證,就等於是花錢參加了高等教育的培訓,是很多大專院校的一種創收方式。
畢竟這可是80年代啊,一年要幾千塊錢的學費和生活費,普通人那裡讀得起啊!
而政府給各大學院校的經費有限,各大學院校也只能自己想辦法創收了。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人願意花太價錢讀大學,進行深造,各大院校當然也願意接收這種自費生了,各取所需嘛!
而且國家對各大院校招收自費生也有嚴格的要求,那就是控制在5%之內。
今年除個別院校實施新的收費方式外,大多數院校在國家任務名額內招收的學生都暫不收費。
相對於這些自費生而言,今年要實行的大學生收費制度,則是針對普通的大學生進行的,也就是說,你是透過普通的高考進入大學,之前是不收費的,但是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只是要開始收費了。
雖然收費並不多,一年才二百元,加上生活費每年差不多就要600塊錢,但對於很多地方農村的學生來說,這筆錢仍然是他們難以負擔得起的。
大學開始收費的後果,舒聖福和計委的領導們,不是沒有想過,但收費卻又是勢在必行的政策,不收費,高等教育的發展就是一句空話。
而國家各方面需要加快發展,就離不開加快高等教育的發展,國家需要高等教育,培養出更多的各種人才。
如何在收費的基礎上,確保那些家庭條件不好的,但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順利的進入大學讀書,完成學業,便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