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第1/2 頁)
惠帝六年,留侯張良和樊噲先後去世。
對呂后具有約制性的元老功臣一一去世,穩定的制度也開始鬆動,變動時代即將到來。
隔年,成天耽於酒色的荒誕生活、用自己慢性自殺來報復呂后殘忍的惠帝劉盈,終因健康急速惡化,以二十一歲的英年去世。
劉盈曾立張敖的女兒為皇后,此女雖是張敖之女,但非魯元公主所生,不過仍算劉盈的甥女。日後作此亂倫之婚事,心中所想為何,無人得知。
不過張皇后年紀太輕,無所出。
劉邦的嫡傳血親體繫到此斷線。呂氏一黨的奪權,此時獲得了一個大好的機會。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63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急以德。國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給之,故終無難矣。」
體道的聖人,一切順其自然,是以事事無為,更不製造事端,也不會有自己的意見,是以無不、無事、無味。
以小觀大,以少見多,所以一切無所事,雖有仇怨也以德報之。
解決困難的事,要從最簡單的著手,做大事,也要由細微的地方開始。
所以真正體道的聖人,不自以為了不起,謙虛容人,故反而能成大事。
審慎小心,不輕易承諾,故能堅守住其誠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經常會陷入失敗,遭遇因難。像聖人這樣把任何事都當作困難事,小心地去進行,反而不會發生真正的困難。
劉邦去世的這段期間,可以說是漢皇朝生死存亡的重大關鍵。
強大的異姓諸侯骨牌式的叛亂才剛剛敉平,重要的將領皆擁兵在外,繼任的劉盈只有16歲,根本不可能發揮強勢領導。
呂后則野心勃勃,她對功臣將領極端不信任,甚至嫉恨非己身所出的劉氏諸王,因此她寧可相信自己的親人——呂氏一黨。她希望由呂氏一黨來掌大權,為此她甚至不惜準備出兵誅滅軍團將領。
幸賴審食其、酈商、陳平、樊噲等勸阻和協調,才沒有讓功臣派和太后派進行火併。
但真正使一切災難沒有發生的,最主要仍在蕭何審慎的掌握。
漢皇朝是個空前的大皇朝,版圖甚至大於周王朝和秦皇朝。蕭何的確真正懂得治大在於無為,他不捲入任何派別,也不在意這些派別,對明爭暗鬥視若無睹,完全信任大家的善意,不懷疑、不急躁,反而讓所有事情自然順利地解決了。
曹參的無為更為徹底,由於惠帝不務政事,呂后取得完全的主導權,功臣派已陷入不利情境。尤其曹參主政時代,劉氏政權的危機更形惡化,惟一的希望是劉盈趕快長大,趕快振作起來。
表面平靜,內部卻波濤洶湧,蕭何所規劃的一切制度猶未穩定,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也尚未確立,這的確是呂氏一黨最容易奪權的時刻。
危機中最難得的便是穩定,即所謂不動如山的氣勢。在齊國深得蓋公教誨的曹參,在這方面的確有了不起的功力。因此他不僅是清靜無為,還刻意讓別人也不得有為,這便是曹參天天喝酒吟歌、不務正事的主要原因了。
最大的事情,是由最小的地方著手,最難的事也往往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誰能料到曹參便是用整天飲酒,天天醉酒,完全什麼都不做,幫助劉氏政權度過了最危險的一段時刻。
雖然也有人讓為曹參老了,頭腦不清楚,才會有如此荒誕的行為,但他和劉盈對話的那一段,卻充分顯示他過人的智慧,也使蕭規曹隨成為千古政事的第一美談。
劉邦大傳--第二章 呂后專政
第二章 呂后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