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第1/2 頁)
最後的一位叛王
蕭何事件後,劉邦的健康急速惡化,已不再每天上朝視事了。
當初陳豨造反時,燕王盧綰曾發兵擊其東北。
陳豨派遣使者向匈奴求救,由於劉邦和冒頓間已簽定和約,盧綰也派使臣張勝到匈奴,意圖阻止匈奴支援陳豨。
張勝到匈奴後,遇到故燕王臧荼之於臧衍也逃亡在匈奴。臧衍遊說張勝道:
「先生所以會為燕王重用,在於你熟習胡人禮俗之故也,而燕國所以可長存者,在於諸侯數反,軍事行動連綿不絕,燕國軍隊對中央日漸重要也。如果先生急於擊敗陳豨,陳豨滅亡了,接下來整肅的物件,便是燕國,先生等也遲早要成為俘虜的。」
「為先生計,應讓燕國不要逼陳豨太急,只要陳豨在,燕國便有其功能,即使漢朝廷緊逼不放,燕國仍可久安矣!」
張勝覺得有理,反而勸匈奴助陳豨擊燕軍。
盧綰察覺此情形,本以為張勝造反,也上書請誅殺張勝三族,但等到張勝回燕京,告之以臧衍之言,盧綰也覺得有道理,便又上書朝廷,幫助張勝脫罪。
盧綰並且派人暗中使匈奴助陳豨,又派範齊為特使,協助陳豨逃亡,使北方的軍事行動無法奏功。
英布叛變時,陳豨便乘機經常率將兵侵入代地。
後來陳豨為周勃斬殺,其部將透露範齊協助陳豨之事,劉邦便派人召見盧綰以查明事實,盧綰稱病不敢到京城。
劉邦因盧綰乃青梅竹馬友人,乃令同鄉的闢陽侯審食其和御史大夫趙堯,前往燕國迎接盧綰,並調查此事。
盧綰更為害怕,乃藏匿不出,並對其親近臣屬表示:
「非劉氏而為諸侯王的,只剩下我和長沙王了。往年,韓信、彭越遭誅殺滅族,主要的關鍵均在呂后。如今皇上病情不輕,無法視事,政權均屬呂后,呂后是有計劃想誅滅異姓諸侯及大功臣的。」
於是稱病不和審食其等共赴長安,甚至左右倖臣也皆逃避不見皇帝使臣。
這些怨言,也被審食其查獲,乃據實向劉邦報告,劉邦更為生氣。又有匈奴降者,透露張勝在匈奴為盧綰安排勾結之情報,劉邦不禁感嘆道:
「果然連盧綰也造反了!」
春二月,乃廢盧綰燕王職位,以皇子劉建為燕王,並令樊噲以燕國相國之職率兵攻擊盧綰。
劉邦的最後遺宮
對晚年的劉邦而言,最痛苦的有兩件事,一是廢立太子的事情未能成功,這勢必會造成戚姬和趙王如意無可避免的悲劇。以呂后晚年的性格,劉邦幾乎不敢去想像這件事。其實以劉邦來講,他已盡力了,戚姬和如意沒有福分,也徒呼奈何!
另一件事便是盧綰的造反。
雖然總算能將幾個頭痛的諸侯王除掉,而且這一連串的叛變也沒有造成國家太大的傷害。但無論如何,諸侯造反的骨牌效應,顯示漢王朝建立後,劉邦在統治和指揮上是一再失敗。
這方面,劉邦的確沒有經驗。打從年輕時代起,劉邦的老大哥地位就是鬆弛的組織領導者,他是以魁力和風範取勝的,至於有系統性的組織管理,他的確不懂。
即使在沛公和漢王的時代,他都無法像項羽這樣地成為一個有力的領導者。
項羽的單一領導權,最後還是失敗得一塌糊塗。
劉邦更不是貴族出身,他對諸侯的管理真是瞎子摸象。
但任何人都可以造反,就是盧綰絕對不可以。他是劉邦同年同月同日同鄉裡生的青梅竹馬,如果連盧綰都造反,那麼劉邦的失敗就責無旁貸了。
盧綰的造反,對劉邦而言真是致命的打擊。
他幾乎是無奈地表示:
「盧綰果然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