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2 頁)
22年,王翦之子王賁奉命伐魏,以水攻大破大梁城,魏國遂亡。
25年,王賁大舉攻進遼東,虜獲燕王喜,燕國也正式亡國。
26年,秦王政下令駐守遼東的王賁大軍,自燕國南下攻打齊國,齊軍不敢與之對抗,齊王也只好舉國投降了。
自周平王東遷以來,歷經四百多年的天下亂局,自此又有另一個新秩序誕生。
這年,秦王政正值39歲的盛年。
統一六國以後的秦王政,改名號為皇帝,並以自己為第一任的始皇帝,期望以後能二世、三世依序傳承下去,史稱之為秦始皇。
【陳文德說評】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這短短的21個字,卻道盡天地間各股力量互動及成長的現象。
和德國唯心主義大師黑格爾的「正反合」辯證思考法雷同,老子的道也隱藏有「相反相成,迴圈反覆」的兩大層次。宇宙萬物是由相反對立的各種型態所構成,這種相對立的型態,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美醜、善惡其實也是相對而相成的,是以「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
這種相互對立、相反相成道理,也是迴圈反覆的。例如春、夏、秋、冬,陰、陽、寒、暑都是互換互生、自然執行的季節常模;運用於人生上,便是強弱互見、吉凶易勢的大道,《易經》上的「剝極必復」、「否極泰來」所講的便是這個道理。
既然一切是迴圈相生,則弱必生強,強必轉弱,弱是強的成長基礎,強也會反成為轉弱的起點。因此,老子強調「守弱」,弱者道之動也。
柔弱者所以能勝剛強,在於弱者較容易「存活」下去,顯現柔弱面,使其更易於儲存生機,這也便是所謂「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剛強」的道理。
隨著時間的發展,原先的弱者會轉為強者,但變強以後,又可能趨於弱,如何使自己永不轉弱,也就是老子所謂的「守弱」之道。
守弱的要訣,老子主張謙下,虛懷若谷,永遠努力找出自已的弱點,便可以維持住「轉強」之勢。不讓剛強之氣顯出來,反而可以長久維持住內部的強韌。《行銷戰爭》一書的作者賴茲,對市場上擁有強勢的企業建議,要不斷自找麻煩去發現自己的弱點或缺點,這是強勢企業經營上最重要的法寶。
天上最柔弱者為風,遇到薄紙阻礙,也會因而轉向,再小的縫隙也會屈身而過。但等到累積的力量成為颶風時,則拔樹倒屋,無堅不摧。只是颶風一旦從海上登陸,也便是它轉弱到消失的時候了。
地上最柔弱者為水,任何再微小的阻擋,都可以改變其方向和形狀。在圓形容器中,水是圓形的,在方形容器中,水則又成為方形,似乎是最沒有自我主張的東西。但一朝積成洪水之勢時,則再巨大的岩石也都難擋其勢。
然而一般弱勢之人,卻很難懂得這層道理。通常很少人能忍住弱勢,反而急著想要強大,以致常冒險亂闖、亂投機,因而惹來提前敗亡的命運。
有的人在弱勢時,固然能堅忍不拔,但只要累積力量到達成功後,便又急於表現自己的氣勢,而忽略了強必轉弱的危機,以致難逃敗亡的命運。
周王朝成立時,贏氏一族的命運便陷入了最悲慘的黑暗時代,但他們的子孫都能堅毅不拔地努力,加上新建的大本營地處偏僻,反而不會捲入中原各國的爭權奪利及晉楚兩國的南北大對抗中,因此更能夠累積實力,終能成為真正的大贏家。
異人和呂不韋一黨,在秦王室繼承權的爭奪戰中,原本也是最弱勢的。特別是異人身處危機四伏的趙國京城,但「生於憂患」的內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