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1/2 頁)
同一時間,是儀繼續留守曲阿,孫邵則帶著太史慈、許邵、許靖等人,率軍六千餘眾,沿途收複句容、江乘、湖熟,進兵秣陵城外。
南面,劉奇在傳繳誅賊之後,主動率軍北上,留下劉繇在宛陵城中養傷,樊能鎮守此城。
他麾下兵馬,已達萬餘。
三月初,秣陵城外,已經有兩萬以上的劉軍駐紮。
「主公,這位是吳中陽羨都伯潘文珪,接到傳繳詔令之後,立即率領城中所部數百兵馬趕來馳援。」這一日,守門的親衛隊率,為劉奇引薦了一名從吳郡陽羨趕來馳援的小將。
「可是東郡發乾人潘璋潘文珪?」劉奇心中一動,古獻記載,劉繇帳下大多都是些歪瓜裂棗,怎的這吳郡之中便有良才潛伏。
「少將軍知世間有潘璋乎?」潘璋滿臉激動,他下意識地就想起了昔日劉備在平原之時,太史慈單槍匹馬,前往平原求援之際,劉備脫口而出的激動話語。
「自然。」劉奇伸手將他從地上扶起。
「今我軍擴編,軍中尚有一新營校尉之職,不知文珪可敢接任?」
「璋定不辱使命。」潘璋抱拳一拜,渾身都在顫抖,他抬起頭來,從脖子往上,全部紅透,他沒想到,吳中諸縣傳聞的少將軍劉奇禮賢下士之說,當真如此,自己剛至,便直接從百人都伯提了校尉,並且掌管一營兵馬,這等提拔之恩,他豈能不以死報之。
三月十日,在和孫策所部對峙了大半月之後,劉奇下令擊鼓聚將。
左側文臣,右側武將,依次列坐。
劉奇看了一眼站在太史慈身後的那員小將,忍不住出聲詢問,「子義,這位壯士是……」
太史慈朝著劉奇抱拳一拜,「主公,此乃琅邪莒縣人徐盛徐文向,家人因戰亂遷至吳縣,吾接主公軍令,率軍北上途中,他領同鄉數十人,主動加入吾軍麾下,現任某副將。」
「甚好,來人,給徐文向看座。」劉奇朝著帳外大吼一聲,立即有人應聲上前,添了一條長案在武將末席。
「徐盛多謝主公。」徐盛那沉靜似水的臉上也浮現幾分激動之色,他和家人在吳縣避難,原本想的是偏安一隅,娶妻生子便是。
但在不久前,山賊為禍吳中,幸得劉奇率軍南下,一路高歌猛進,攻城拔寨之餘,並未強加刁難城中百姓,還主動開倉放糧,救濟北來難民,而且,聽聞他知人善用,禮賢下士,不久前,名震吳中的太史慈率軍北上,他也就在一群同鄉好友的慫恿之下,前來投軍。
卻不想,因為一次校場上和人爭勇鬥狠,被太史慈看上,主動提拔為他麾下副將。
新得二將,劉奇喜上眉梢,如今,除卻徵討豫章的曲阿和鎮守錢唐的朱桓,他麾下的一眾部將都在此地。
右側武將在列之中,太史慈坐了首位,其次是周泰、蔣欽、於麋、笮融、陳橫、潘璋、徐盛,也算是兵強馬壯。
左側文臣之中,孫邵坐在首位,下列有一臉蒼白,時而咳嗽的許邵、許靖,還有一人,是讓劉奇有些驚訝的,曲阿令顧雍,他曾受學於蔡邕,弱冠之年,便擔任合肥縣長,此來,卻是為了辭別前往會稽上虞縣任職。
至於詔令,則是朝廷排程。
「今日召集諸位,是為與城中孫策所部兵馬決戰之事。」劉奇坐在堂上,環視一眼眾人,「吾軍兵馬正盛,三萬對城內兩萬之兵,勝算極大,大不易攻城,不知諸位有何破敵良策。」
「孫策,自號江東小霸王,渡江北來,連敗刺史大人數陣,每逢戰陣,必定身先士卒,此人,猛士也。」最先開口的,赫然便是坐在文臣第二位的許邵,他重重咳嗽了幾聲,再次開口,語氣已經變得有些虛弱,「少……少將軍,攻城戰,我軍兵馬須得五倍於敵,且孫策麾下,多有勇將,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