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承恩侯府(第1/3 頁)
此時的承恩侯府一片素白,前來悼念的人絡繹不絕。
靈堂設定在正院偏殿,京城的勳貴們在靈前燒香叩拜後,發現跪地答禮的只有承恩侯的兩個庶子,世子竟是不在。
且說此時的侯府地牢中,二十出頭的承恩侯世子劉照望著被打得血肉模糊的侍衛,一股無力感油然而生。
自己出外辦差半年之久,回京來歇息了兩天,只是去外室那溫存了一晚,侯府就遭此厄運。
當滿城封禁後,他驚疑不定的回到侯府,卻發現府裡已經變了天。
身為侯府頂樑柱的父親被人吊死在書房,而作為侯府定海神針的祖母,卻被驚得一反常態閉門不出,整日關在臥房啼哭不已。
當他跪在祖母臥房外請求一見時,祖母置若罔聞,卻指派貼身嬤嬤出來,附耳對他說了幾句話。
劉照當時便被驚得魂飛魄散。
外面傳聞刺客殺害父親後還盜走了侯府的許多珠寶,劉照起初沒有在意。
侯府富貴,御賜的珍寶信手拈來,丟失一兩件也不足為怪。
可他怎麼也沒想到刺客竟然精準的摸到了祖母的臥房,將那要命的東西盜了去。
劉照失魂落魄地離開老夫人的東院,往事不覺浮上心頭。
五年前,淮河兩岸突發百年一遇的大洪災。
沿河百姓死傷無數,更可怕的是災後糧食短缺,十幾萬災民流離失所,一路乞討著湧向周邊城鎮。
得知此情,皇上派出承恩侯劉宣威前去賑災。
那些年侯府常年秘密在北地搜尋一味珍奇藥材,耗資巨大,承恩侯便打起了賑災款的主意。
賑災過程走了個過場,百姓餓死無數,淮河兩岸屍橫遍野,最終引發民變。
幸虧承恩侯有所準備,一招禍水東引,讓淮陽知府程德方背了鍋。
成千上萬失去理智的災民蜂擁進知府衙門,將府衙一眾官員及程德芳全家亂棍打死。
承恩侯藉此機會派發了少量糧食,險險全身而退。
此事震驚朝野,彈劾的奏摺雪片般飛進御書房。
程德方已死,無法追查,作為賑災欽差的承恩侯難辭其咎。
程德芳為政頗為清廉,風評甚好,多數朝廷命官都不信他會貪墨那帶血的救命糧款。
況且程德芳死後賑災款也不翼而飛,眾皆以為十有八九是承恩侯監守自盜。
可如今死無對證,不能硬扣承恩侯一個貪墨的罪名,御史們也只能上書要求治承恩侯一個失職之罪。
皇上極為震怒,欲要嚴懲承恩侯,只是礙於老承恩侯當年的從龍之功,再加上皇后母子日日哭訴求情,一時猶疑起來。
劉宣威貪得了大部分賑災款,卻失了聖心,甚至面臨牢獄之災。
長此以往,恐怕家族要衰敗下去,還可能影響大皇子的儲君之位。
危難之際,侯府老夫人果斷出手,偷偷進宮向皇帝獻上了一張古方。
按此方製作的還魂丹具有延年益壽、起死回生的功效。
只可惜藥方上一味主藥名為還魂草,必須是生長在極寒之地,且藥齡在百年之上,方可成藥,極為難得。
侯府自老侯爺開始便四處尋訪,可惜將老侯爺熬死了也未能如願。
此藥方果然戳中了皇帝的軟肋,於是很快便對外宣稱,劉宣威雖有失職,卻非主犯。
程德芳利慾薰心,罪大惡極,但其本人及家人都已死在災民之手,不再追究。
現治劉宣威失職之罪,罰俸三年,並責成其父子輪流代皇上巡視極北苦寒之地,不得旨意不可擅自回京。
自此,京城各級官員及勳貴人家,再次見識到了侯府的能耐,憤憤不平的同時對侯府越發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