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說出來已是淚流滿面是什麼歌 > 第30部分

第30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提示來自50年後,叫我怎麼輸?末日遊戲:喪屍竟是自己你把faker都打抑鬱了?加書架後,我修為穩步提升小寡婦翻身,受不了新還珠傳奇之風雲再起老婆給了一巴掌,宿主說爽到了和前任重生後,他一直在殺我重生黛玉清仇錄第五人格:尋找感染源現代高材生的古代傳奇盜筆:被張麒麟暗戀?我是男的!四合院何雨柱之偷天換日殘夢遺傷伊萊克斯亡靈法神不準叫我氣球姐!霍格沃茨的命運巫師原神,身為初代雷龍,我竟被同化【王俊凱】與你相遇真好大玩家:第一紀元

我在黃昏的煙靄中推開你的柴門”、“那綠楊綠窗喚起我的深情”,諸如此類。

如果僅此而已,我不會怎麼樣。不過是徐志摩、戴望舒的餘韻。可是,其中有一句,如雷電般將我擊中。語境是這樣的,在訴說了單相思和分別之苦後,這位無名詩人說:“你走了,我眼前就是一座空城!”

人類的感情是相通的,我在瞬間被這抒情所擊中。倐地回憶起中學時代和下鄉後,曾數次有過如此痛切的感覺。

一直到今天,我都忘不了這句詩。此後的多年間,我又是數次有過這種“空城”之痛。

一座城市,可以有很大,有幾百萬人,讓你睜開眼睛就看到人。可是,如果沒有“那一個”,所有的人的存在,對你來說,都沒有那樣的意義。據說,人的腦細胞的大部分,是用來辨識人臉的。無數張面孔,只有一個,才能使你怦然心動或沒齒不忘。愛,就是這樣一個東西,是什麼也否定不了的,是什麼年紀也割捨不掉的。一個美好的異性,比一個城的分量還重。

我曾經在深圳漂過,愛過。深圳對我來說,不是個普通的城市。一街一巷,都有伊人足跡。告別那裡五年後,我曾舊地重遊,從招商大廈轉游到南油大廈,覺得那人就呼之欲出。可是,她不在。她走了,我面對的是一座空城。山不再柔和,水也不再多思,周圍是陌生的年輕面孔,正演繹著當年我們的浪漫故事。

城市啊,空了。無論它比當年繁華了多少倍。

那幾頁詩,當年我徵得表姐的同意,收藏了。我想見見那位痴情的才子。而表姐則不以為然,說:“算了,只是一個書呆子。”

時光流走。大巴山青山依舊,而我們這一代人都老了。我再不可能踏上那片土地,古廟小學也許早已不存。可是那無名詩人的名句,會伴我緩緩而行。我自會憶起,我也曾有自己不能釋懷的“綠楊綠窗”,也曾在暮靄中走近一個人……

當城還沒有空的時候,我曾歡歡樂樂地活過。

當粵語歌曲響起時

夜裡,熄了燈,我喜歡拉開窗簾,默看落地窗外。那深藍色的夜空,有白天不可能有的一種神奇。逢到此時,心就很靜,再放一張粵語歌碟來聽,氣氛就更加安靜。

我是在純粹北方文化薰陶下長大的,對別人說起我喜歡粵語歌,有人會很驚奇。其實,這是我十多年前在深圳打工留下的“痕跡”之一。

初到深圳那時,聽所謂的粵語流行歌,完全不能接受。感覺歌手多半像五音不全。但有聲媒體上幾乎是天天轟炸,耳朵裡灌滿了都是嗚哩哇啦的吼叫,我只能忍受,只當是到了蠻荒世界。一位北方來的年輕同事說:“粵語歌,你要慢慢去習慣。習慣了,就好聽了。”我聽了他的話,就儘量去習慣。這習慣,帶了探究的性質,日久天長,終於有所獲。

粵語流行歌曲,發源於60年代初,早期有濃厚的粵語小調元素,後來摻進了歐美、日本流行歌曲風格,越來越與時俱進。以我的分類法,它可分為“快歌”和“慢歌”兩種。快歌就是那種聲嘶力竭的,五音確乎有些不全,到末了我也沒習慣。慢歌就不同了,很有韻味。我尤其喜歡男聲中渾厚一類的,普通話歌手裡,沒有那樣唱法的。代表人物有三:歐瑞強、蔡國權、黃凱芹。其中《昨夜的渡輪上》、《問》、《不裝飾你的夢》、《情深緣淺》,都堪為經典。

這三人的歌,體現中年男性的溫文與寬厚,聽來如沐春風。那旋律也極優美,能滲進你肺腑中的溝溝坎坎裡去。那時,我初進商界,又是獨自在異鄉漂盪,有諸多的苦悶。聽他們的歌,是一種安慰。當然,如果心情好的時候聽,那就更好,覺得陽光都要更明亮些。那時候,我已經不算年輕,但為了聽歌,“老夫聊發少年狂”,西裝革履的,也帶個耳塞。出去辦事坐車、等人,都要見縫插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極品家教顧夢兮花已謝代嫁丫鬟我的那個那個大學天使之使繼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