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魚米之鄉(第1/2 頁)
大明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後世浙皖蘇三省交界,那座著名的牛頭山上,此時一個粗布短褂的少年郎,正坐那兒俯視著山下的這片谷地。
這片現在只有籬笆茅屋,水倚田園的谷地,就是後世那個被稱為“小香港”的百里長廣的核心,牛頭山礦區。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最鼎盛時期,這片僅有幾平方公里的谷地,聚集有四五萬人。有百貨公司,法院,銀行,三甲醫院、公安局,電視臺、大大小小的學校十幾所,儼然就是一座小縣城,可謂繁榮。
就像這座牛頭山,當時在這山頂也是有一座高達三層樓,長的跟雷達一模一樣的電視訊號接收器。接收器旁邊則是一座三層小樓的電視訊號處理機房,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值班的。
一個大明嘉靖年間的少年郎,他是怎麼知道二十世紀百里長廣的?
對,這個少年郎他的身體雖然是大明的,但他的靈魂卻來自二十一世紀,一個今年剛畢業的二本漢語言文學文科狗。
這隻文科狗當年報這漢語言文學專業,也是因為家中無錢無勢,不可能幫他安排工作。而這漢語言文學它屬於師範專業,想著這專業畢業,將來可以去學校當語文老師,混口飯吃。
可這社會哪有想的那麼美好啊!一個二本文憑,家裡又無錢無勢,去學校當老師?你想多了!
於是這隻文科狗,就在學校要保證畢業生就業率的大形勢下,被學校介紹去了市圖書館,跟人家簽了三個月的試用期合同。至於這三個月的試用期合同是啥意思,三個月後還可不可能有正式的合同,這個聰明人都懂的。
於是這隻文科狗就一邊去圖書館配合學校的工作,一邊給自己找下家。在一次次簡歷投岀去,連個面試邀請都沒撈著後,他心灰意冷的在圖書館裡爛醉如泥,結果這一醒來,莫名其妙的就穿越到了,這個大明嘉靖朝的少年郎身上。
這個大明少年郎叫王德,今年十七歲,就是牛頭山下這個牛頭山村的。他兄弟姐妹眾多,只因他父母按後世的說法,叫重組家庭。
王德他爸是死了老婆,才又娶了王德他媽的。而王德他媽也是死了丈夫,才改嫁給王德他爸的。
因為雙方都曾有過家庭,所以他們都有自己的子女,而他們結婚後,又生了王德和王德的姐姐王香。這一下子王德就有了兩個哥哥,九個姐妹。
其中王德的大哥王康,是王德他爸和他第一個老婆生的,與王德是同父異母的關係。而王德的二哥王財,是王德母親與她頭一個丈夫生的,改嫁後帶過來的拖油瓶,與王德是同母異父的關係。
王德的這兩個哥哥都大王德好多,而且現在都已成家有了子女。只有王德家中最小,從小受父母溺愛,不讓幹農活,送去了村裡的私塾學文化。
王德這孩子打小也聰明,在私熟的幾十個孩子裡,成績也是排在前幾名的。所以十五歲就被夫子推薦去考了童子試。
王德十五歲就開始了科舉之路,時間是早,可奈何村裡的聰明孩子,放在縣裡可就不能說聰明瞭。
就像王海所在的這個廣德縣,他一年過縣試的名額就是一百名。也就是說,你得考到全縣前一百,你才有資格去參加下一輪的選拔,也就是府試,然後再在府試裡考到全市前三十,你才有資格獲得一個正式的功名,叫童生。
一個最低等的功名童生,你都得考進一個地級市的前三十名,這種難度?想後世全國三百多個地級市,每個地級市前三十名,也就是全國一萬名。每年清華北大兩校在全國招生也就這個數吧!
所以透過這大明的童子試,那難度就類似於後世考上北大清華啊!於是王德這個所謂的村裡聰明孩子,他的童子試成績也就是年年考,年年落榜了。
一轉眼三年過去,過完這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