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5 頁)
強調男人和女人只是擁有不同的品德,當然,其結果是,男人的品德使他們適合當領導,而女人的品德使她們適合家庭和灶臺。
以此為背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婦女運動拒絕男人和女人有心理差別的思想就不值得驚訝了。男人理性而女人感性的觀念作為陳詞濫調已經煙消雲散。據說,自然並沒有在性別之間製造精神的或道德的差別,當似乎存在這樣的差別時,只是因為女人已經被以“女性”方式行事的壓力系統改造了。
然而,最近,女性主義思想家開始反思這個問題,並且一些人已經得出結論,女人的思考方式確實與男人不同。但是,她們接著說,女人的思考方式並不遜於男人的思考方式,這個差別也不能表明任何一方附屬於另一方有正當理由。相反,女性的思考方式產生了為男性主導的領域所忽視的洞識。這樣,透過關注女性的富有特色的方法,我們能夠在陷於停頓的主題上有所進步。據說倫理學就是可以適用這種討論的主要領域。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思考如下問題,它是教育心理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 ) 設計的。 海因茨的妻子快要死了,她唯一的希望是得到一位藥物學家發明的一種藥,但這位藥物學家以超高價出售。製造這種藥成本是200 美元,而這位藥物學家要賣2 000 美元。海因茨只能籌集到1 000 美元。他將這個價格報給那位藥物學家,在他的出價被拒絕後,海因茨說其餘的部分他稍後再付,藥商還是拒絕了。在絕望中,海因茨考慮偷藥。對他來說,那樣做是不是錯的?
這個問題被稱做“海因茨困境”(Heina’s Dilemma),是科爾伯格用於研究兒童道德發展的幾個困境之一。科爾伯格調查了各種年齡段的兒童,給他們提供了一系列的困境,向他們提出設計好的問題,以引出他們的道德判斷和支援其判斷的理由。透過分析他們的回答,科爾伯格得出了有六個道德發展水平的結論。兒童開始於“正當”的自我中心觀念,把正當理解為避免懲罰,最終進步到完全成熟的正當觀念,把正當作為與普遍原則的一致。( 至少,一些幸運的孩子進步到了那種程度,另外一些孩子則固執於較低的水平。)下面是這六個發展階段:
1。 懲罰與遵守:正當被視為服從權威與避免懲罰。
2。 個人工具性目的與交換:正當被視為滿足個人需要並允許其他人做同樣的事情,同時做“公平交易”以深化個人的目的。
3。 互利的個人間的期望、關係和一致:正當被根據與人的社會角色和社會關係相適應的責任和職責來看待,重要的美德是對同伴保持忠誠和信任。
4。 社會系統和良心的保持:正當被視為盡公民責任和保持團體的福利;個人的關係服從於團體的利益。
第11章 女性主義與關懷倫理學(2)
5。 首要的權利與社會契約或功利:正當被視為堅持基本的權利、價值和社會的合法安排。(在這一水平和下一水平,個人關係服從於普遍的正義原則。)
6。 普遍的倫理原則:完全的道德成熟透過個人對全體人類都應該遵從的抽象原則的忠誠表現出來。
海因茨困境被呈現給了一個11 歲的名叫傑克(Jake)的男孩,他認為顯然海因茨應當偷藥。傑克解釋道:
原因之一是,人的生命的價值超過了金錢,如果藥商只賺1000美元,他還可以活著,但如果海茵茨不偷那個藥,他的妻子就會死去。
( 為什麼人的生命的價值超過了金錢?)
因為藥商以後也能從患有癌症的富人那裡賺1 000 美元,但海茵茨不可能再一次得到他妻子。
( 為什麼不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