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青鳥失期(第1/2 頁)
奉懷縣埋在薪蒼山脈中,幾乎與世隔絕,資訊流通的途徑十分稀少,瞭解天下大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依靠流通的邸報。
一般來說會有兩份,一份是當地州府發行的,叫做“州報”,半月一刊,可以用來了解本地訊息,另一份是國子監發行的,稱為“國報”,按月供給,纂合天下大事。
以前邸報本是隻在各級官府間流通的刊物,直到上代皇帝改了規制,令往民間大量刊發,連帶邸報的內容也做了巨大改動。
從此稍微機密些的訊息都不再往上印刷,代之以人人可知的政事訊息、通俗易懂的政令解讀和朝中大員的錦繡文章等等,以及這邸報流通性的保證——天下新聞、江湖風雲和最後兩頁上連載的傳奇故事。
照理說邸報不是什麼稀缺東西,然而還是那句話,奉懷實在太過窮僻,兩份報紙運過來,奉懷卻沒有可以影印的工坊,而且實際上,整個縣識字的人甚至不知有沒有過百,並沒有邸報流通的空間。
於是這些邸報就在縣衙堆積起來,黃師傅正是從這上面記下的故事,再繪聲繪色地講給孩子們。
所以很多時候也並不是他故意吊孩子們胃口不往下講,而是那題名“鏡裡青鸞”的筆者就寫到了這裡,下一期實在還來不及送到。
裴液藉著林霖的便利,多次出入公房之下,才知曉還有這樣的“寶貝”。
這番披露下來,少年們全都振奮得躍躍欲試,裴液低聲道:“現在八月的邸報應該剛剛送到,你們肯定還沒聽過,等著我去給你們拿過來。”
屋中頓時響起一小片歡呼。
裴液拿了根蠟燭來到公房,推開門,一股墨味撲鼻而來。
新到的邸報一般會先在文官筆吏們之間傳閱,果然裴液只掃了幾眼桌子,就看見了那薄薄的冊子。
裴液走過去,看著封面上筆體端正大氣的【大唐國報】四個字,不禁一時恍惚。
這熟悉的封面牽動起那份早已塵封的期待和興奮,彷彿還粘連著那些單純快樂的日子,而這兩樣裴液俱已久違。
輕輕翻開,又是肌肉自主的記憶,還沒等裴液反應過來,手早已跳過了前面那些枯燥無味的政事訊息,直接來到了最後幾頁。
裴液會心一笑,低頭看去。
這一頁是天下新聞和江湖風雲,上面最突出的訊息就是上個月南方列國的使團抵達了神京,朝拜了聖人,帶來的青年才俊也和大唐的年輕人在文武兩道上友好切磋了一番。
打眼一掃,幾個眼熟的名字又令他微微怔忡,此時也不是細看的時候,便再往後翻。
下一頁便是“鏡裡青鸞”的筆墨,如今連載的是一本叫《俠骨殘》的故事,早與兩年前裴液所看的沒有一點關係。掃了一眼回目,是第二十回,名為“已成枯鬼十八載,何日飛仙第一樓”。一般來說到這人寫的故事都是在第二十回完結,這本應當也不例外。
裴液合上冊子夾在腋下,桌上竟然還有一本七月的國報,裴液拿起來一翻,卻見後面幾頁都已被裁去,不知是誰拿去哄孩子開心了,只留下前面那些沒人愛看的正經事。便將它又丟回桌上,從旁邊拿起薄得多的州報。
州報也是同樣的排版,不過政事部分就簡短的多,後面的故事質量也差了不少,因為本州沒有專門作者來寫,而是拿說書人的話本直接拓印上來敷衍。江湖新聞一欄則是說近日有個白衣人來到了州境內問劍,可能是鶴鳧冊的在冊俠士。裴液撇了撇嘴,這風格是一以貫之的捕風捉影。
裴液把它同樣夾在腋下,舉燭往公房深處走去。
除了拿取邸報,裴液更主要的目的是打算看看能不能找到記憶中那本令自己對“鶉”字熟悉的書。
公房的最深處立著兩排書架,雖不是汗牛充棟,倒也井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