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治河事(第2/2 頁)
要餓肚子。
治河就更不要說了,長江黃河是母親河,可是母親不僅僅是慈愛的,一旦治河失敗造成水患,那影響的可不是一點點人,幾十萬幾百萬人無家可歸都是損失小的。
後世大宋為了所謂的黃河防線,多次試圖改變黃河的走向,最後造成了黃河改道入海,給黃河中下游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這災難甚至從大宋一直延續到了元代,遼、金、元都因為黃河水患實在是太頻繁了,徵調了全國民力去修黃河,最後導致修黃河的百姓聚集造反。
可是如今黃河的問題也已經非常嚴重了。
如今天氣溫暖,黃河上游的水量充沛,這些年來黃河已經決口很多次了。
中原戰亂也讓黃河的河堤缺乏維護,水患更是經常發生,朝廷為了賑災就要花費不少錢。薛濤這樣的修河派的呼聲,在論壇也是越來越高。
不過河道肯定是要修的他向薛濤問道:“按照卿的方案,疏通黃河就能萬事無憂?”
薛濤搖頭說道:“殿下,這世界上哪裡有萬事無憂的事情,就算是都江堰也是需要維護的,臣的修河十條最多能保黃河五十年安寧。”
五十年李倓沒想到薛濤給出的時間這麼短。
薛濤說道:“洪水這東西,從文明出現就伴隨而來,這幾乎是無解的。”
“先民們耕種,發現最好的土地就是河水衝擊的平原地區,而平原中最肥沃的土地,就是氾濫平原。”“氾濫平原,也就是洪泛區,大河會將河床底部富有營養的土沖刷到河邊,這是最適合載莊稼的地方。人們在這些地區聚集,然後逐漸修建城池。”
“臣在靈州的河套呆過,朝廷三令五申,不允許在河壩附近開荒,可是這條禁令是怎麼也沒辦法禁止的,很多百姓不開荒都要餓死了,地方官府也都將開荒視作是自己的政績,往往都是以默許的態度,只要河床不決堤就不會懲處任何人。”
“河套還是黃河上游,這麼做也就是小問題,但是黃河中下游戰亂破壞嚴重,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百姓圍河開田屢禁不止,再不治河,五年內必定會有大洪水發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