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剿滅(第1/2 頁)
楊時忠用案板盛著兩個首級,高喊“投降”從刺史府出來。
三家的私兵早就沒有了戰鬥意志,看到楊時忠已經投降,紛紛伏在地上請降。
楊時忠端著案板,跪在了刺史府的門口。
李炎對著尉遲信說道:“將楊時忠帶上來。”
楊時忠抖抖索索的走到了李炎門口,高高將案板舉過頭頂。
看到了臉上還掛著嘲諷笑容的安長貴首級,和滿臉決絕表情的吳浩首級,李炎嘆了一口氣。
他對楊時忠說道:“此二人可有遺言?”
楊時忠扣頭說道:“罪人之言,怕汙了殿下的耳朵。”
李炎板著臉說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說說吧。”
楊時忠叩頭說道:“吳浩並無遺言,安長貴死前說道,‘我項上人頭,不是給你等買活的,是給我們安楊吳家幾百口人買一條活路的!’”
李炎點點頭說道:“孤王已經說了,只誅首惡,安楊吳三家,也只論罪主謀,孤王絕不株連。”
楊時忠知道自己死罪難逃,但是投降能保全家族,這下子終於放下了心。
果然和安長貴說的一樣,他的人頭是用來買自己家無辜的族人命的。
不過從此之後,恐怕瓜州再無安楊吳三家豪強了。
一想到這裡,楊時忠痛哭流涕扣頭在地說道:“謝殿下。”
李炎對跪在地上的楊時忠沒什麼好感,對身邊的周毫道:“將楊時忠押入監獄,請法曹好好審理此案,孤王不株連無辜之人,也絕對不放過有罪之人。”
周毫行了一個叉手禮說道:“諾!”
就這樣,這場震驚瓜州的三族之亂在天明之前就被建寧王平息,城中百姓津津有味的談論建寧王在刺史府召喚的“天雷”。
沒有隨著三族叛亂的這些族長們戰戰兢兢,接下來幾天的大索貌閱中,他們對於藏匿的田地和丁口供認不諱。
幾個家族實在補不上欠繳的租庸,已經準備賣地換錢補上窟窿了。
周毫對於楊時忠的審訊也很快有了結果,三族中參與叛亂的主謀有二十七人,這一次瓜州刺史張銑非常果斷,將包含楊時忠在內的二十七人全部判處了斬刑。
同時玩家們又對三族進行了大索貌閱,發現了三家侵吞和隱匿的土地上千傾,未登記的家生子百人。
建寧王大筆一揮,只給三族登記在丁冊上的男丁分發了授田,就沒收了三家其餘的田畝。
李炎又讓玩家拿著三族囤積的糧食,去購買其餘大戶變賣的田畝,經過這麼一輪,李炎手裡又多出來了大量的田地。
對於這些田地,李炎再次召集玩家們商議要如何處理。
玩家們七嘴八舌,什麼樣離譜的建議都有。
有的要廢除均田制,要改成周朝的井田制,好傢伙,王莽附體了。
還有的要直接改成土地私有,讓土地自由流動,這玩家果然是一個果粉。
也有激進的,要沒收所有當地豪強的土地,把農民合作社先搞起來。
李炎知道這些都是些樂子人,他們都是一時口嗨,真正讓他們提出可行的計劃,一個個又都說不出來。
好在一名叫做盧直的玩家站出來。
盧直在大學專攻的就是農業問題方向,他的導師也是智庫成員之一,專門研究土地問題。
盧直的提議核心論點,那就是均田制在大唐並不過時!
隋唐的均田制,可以追溯到北魏孝文帝時期,在南北朝爭霸的時期,均田制的實行,讓南北爭霸的時期裡,無論北朝如何更迭,都能夠保持對南朝的軍事優勢。
這就是均田制的功勞,而在唐初實行到開元年的均田制,也造就了繁華的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