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御史們的戰鬥(第1/2 頁)
在乘船進入長安的時候,薩瑪就聽說了大唐的科舉制度,對於這項制度他是非常的震驚。
要知道在黑衣大食,你能夠擔任的官職,基本上就和出身是畫等號的。
作為哈里發的近衛,薩瑪自然知道哈里發時常感慨手下缺乏人才。任何一個巨大帝國,必然是需要大量的人才的。
而黑衣大食人離不開波斯官僚,最主要原因也不是哈里發喜歡波斯文化,而是整個黑衣大食缺乏能夠治理廣大疆域的人才。
這些波斯官僚家族世代相承,在家族內部傳承做官的各種知識,他們編織起來的巨大網路讓任何的征服者都要依靠他們,重用他們。
哈里發經常抱怨,自己手下這些官僚和帝國並不是一條心,甚至連他的維齊爾(宰相),先想到的都是家族的利益。
薩瑪第一次知道,原來官僚還可以透過一場考試來選拔!
這是多麼偉大又進步的方式啊!而且大唐正在制度化這名為「科舉」的文官選拔制度,並努力將這個制度變得更加公平,能夠讓寒門的學子進入官場。
薩瑪再次感慨大唐的制度先進,也終於明白了大唐那麼多有能力的大臣們是怎麼培養的了。商博對於選官制度的改革,不僅僅是對科舉制度的改革。
制科考試不僅僅面對官員,有年資無劣跡的吏員同樣可以參加,制科的考試題目就不拘泥於經義和作詩了,而是更側重於務實的策問,制科的題目也都是切合當時的問題,而提出來的題目。
很顯然,制科考試的訊息也刺激了很多官員,那些因為科舉名詞不高,卻擁有很高的施政水平的官員吏員,都被商博點了名字,前往長安參加制科考試。
制科考試安排在科舉考試之後,同樣也獲得了朝堂上下的更大關注。在越王的御史臺改革之後,御史的職責變重,權力更獨立了。
朝堂上形容以前的御史是烏鴉,遇到一塊腐肉就鳥泱泱的衝上來,聲勢浩大的上書彈劾。
遇到朝堂局勢不穩的時候,御史就成了權力鬥爭的刀劍,或者成了權力鬥爭的棋子,御史臺的御史們都想著透過一次成功的彈劾揚名天下,又或者成了權臣控制的工具。
但是現在的御史臺是咬人的狗,吃人的狼,平時都很安靜,但是御史臺已經成了朝廷官員最畏懼的部門。
就在上個月,御史顧況檢舉了京兆韋氏三名子弟的不法事,將京兆韋氏這三名在朝的官員全部送入了大理寺。
這件事給朝廷大臣的震撼,甚至要比御史彈劾宰相成功還要大。
要知道京兆韋氏雖然不是五姓七望這樣的頂級世家,也是次頂級的大家族了。京兆韋氏在朝廷為官的人眾多,而且同氣連枝,普通官員根本不敢得罪。
而且這種大家族做事情,自然是留有很大的餘地,就算是作女干犯科也會藏得很深,不會輕易被人抓到馬腳。
曾經大唐就流傳「寧娶五姓女,不入帝王家」,這是因為大唐駙馬往往不得善終,但是娶了世家女就有了丈人家的庇護和提拔,往往能在官場上平步青雲。
這一次抓的京兆韋氏官員,顧況全部都提交了充分的罪證,三人都在長安糧價事件中徇私枉法,勾結糧商中飽私囊。
其中職位最高的是一名戶部員外郎,這個韋家的戶部員外郎在中書舍人們清理戶部的時候沒有被抓住馬腳,安全留在了戶部,本以為可以升官發財的,卻被顧況給抓了。
就算是京兆韋氏,損失三名在長安的朝官,也是相當巨大的打擊。
更不要說如今唐律對於這種職務犯罪牽連三代,這可是斷了很多韋氏子弟的仕途。可是被顧況這個御史盯上了,京兆韋氏卻發現,自己似乎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如今的御史臺,僅僅在政事堂之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