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兩座碑文(第2/2 頁)
的基礎,大唐隨時可以宣佈廢除南詔王室。
而在太和城立碑文,可是要徹底摧毀南詔二世君主努力建立的南詔認同,也許幾代後再也沒人記得南詔這個國家了。
閣羅鳳背脊都被冷汗浸溼了,在鄭回的攙扶下返回了安樂公府,君臣二人相擁痛哭。不過第二日從《長安日報》上刊登了吐蕃赤松德讚的下場,閣羅鳳又覺得逃過了死劫。
《長安日報》已經刊登了赤松德贊被權臣尚結贊所殺的全部過程,為了這次的宣傳效果,《長安日報》還專門雕版了印了吐蕃贊普屍體的素描,還刊登了詳細的解剖記錄,說明了赤松德贊死於利刃。
根據金城公主入藏後,在大昭寺前所立的《唐蕃會盟碑》,大唐和吐蕃的關係官方定義是舅甥關係。在文成公主入藏的時候,大唐和吐蕃的關係是翁婿關係,吐蕃向大唐的文書也是自稱為子婿之國的。但是隨著兩國的實力變化,吐蕃日益強大後,在金城公主入藏後,就改為了舅甥關係,也就是李隆基是吐蕃贊普的大舅哥。
這時候吐蕃向大唐的文書,已經幾乎是和大唐平等的關係了。
如今死掉的赤松德贊,在法理上是金城公主的兒子,和李倓的父皇李亨也屬於平輩的關係。
不過李倓在玩家的軍隊攻入邏些城之後,果斷命令將士毀掉了《唐蕃會盟碑》,在下達給吐蕃的國書中,再次將吐蕃稱呼為番邦屬國。
降級的不僅僅是待遇,吐蕃蔡邦王后帶領兒子投降後,大唐直接下達了冊封吐蕃贊普的詔書,而且在詔書中說明今後的吐蕃贊普,全部都要大唐冊封。
除此之外,大唐對吐蕃全面進行進行改土歸流,雖然還是按照現狀授予了吐蕃部分貴族官職,但是在唐軍騰出手之後,肯定會進行化為郡縣的管理,如今在吐谷渾地區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就經驗,大量吐谷渾的基層官員分批進入吐蕃。
此外吐蕃無論是僧人道士,還是苯教祭司,全部都要收到大唐僧道司的稽核,頒佈度牒才可傳教,否則只能稱為居士,不能聚眾講法。
僧道司專門在邏些城設立考場,第一次考試僅有圓通等十幾名僧人透過,就連被吐蕃貴族們奉為神靈的蓮花生也沒能及格。
就在蓮花生努力學習漢文經典的時候,遞交國書的黑衣大食使者終於抵達了長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