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武俠修真 > 青盲王萬成有什麼秘密 > 第13章 不如無生

第13章 不如無生(第1/4 頁)

目錄
最新武俠修真小說: 少年仗劍江湖遊現代武俠表述冥荒之約風行劍起無器無形之江湖修仙界的樹靈野翻了武俠:我大明錦衣衛,橫行霸道!從末日開始修仙綜武:從九陽神功開始王陽明之馭心劍騰龍記武俠錦衣天下劍影江湖風雲傲世武林行狂刀向天笑武俠:天下第二七鞘一覽恩仇劍影青冥界探客

葉聞道一人一馬,甩開重重草浪,筆直闖入深谷。要知他性情謹慎,深知“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道理,而此番明知兇手就在前方,仍然孤身犯險,究其原委,除他對段長安一行所說的“道義”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卻在“性理”二字。

原來葉聞道出身寒苦,四歲時雙親病歿,祖父年老難濟,只得將他寄養在天山首峰。晁聊見此子天資聰穎,機性淳厚,倒也十分歡喜,白日訓導練劍,晚上讀書會友,無不將他帶在身旁。

經年累月,葉聞道不光練就一身森羅永珍的武藝,更學得了一套進學致知的修養方法,九歲便能與長者討論《肇論》,禪可問生滅,經必批鄭王,尋禪問道,所知甚廣。

那年晁聊從大食商人手中購得大秦國古代賢哲芝諾的原本著作,又花重金僱人譯成漢、突厥、回紇三種文字,終日對著譯本反覆研讀,卻惑於其中的“飛矢不動”之論。他思來想去,不得其解,索性便以此為論題,命天山上下開壇辯述。

當時葉聞道十二歲,剛剛獨立論證完莊周的“辯者二十一事”,對此類問題已有所思,他一上壇,就以“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破題,從“物一體也,說在俱一、惟是”的分合之論、“凡有起於虛,動起於靜”的動靜之辯,直說到“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的窮極之數,將滿座辯駁得啞口無言。

其思辨能力拔萃如此。

有道是“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葉聞道在天山上苦修十餘載,雖識聞廣博,卻越發覺得所知所論種種,無非自然之法而已,與自身想要追求的人生至理相去甚遠。他觀乎宇宙之大,想世間萬物無根無極,規律如何可以窮盡?縱然有幸參透物理,亦逃脫不了生死之局。可見人之於世,所求者不在乎外,而發乎我心。如何認識真我,如何收拾本心,方是人短暫生命中所要追求的真諦。

他苦思冥想數載,不得參悟,而尊師晁聊信奉玄學,常邀西方諸國的朋友談論鬼神、長生等誕妄之事,難解自身之問,聞說東方有周孔之道,可讓人知曉天命,便在十七歲那年下了天山,東行求學。

此時中原正值北宋淳化年間,十國亂局初定,兩北尚自不安,川西卻又事發,世間人心浮動,正道缺壞。何況自隋、唐以降,佛、道兩家興盛流行,儒學道統儼然淪喪。葉聞道一路訪學,皆不過淫文繁聲,不禁心灰意冷,想“萬物所異者生也,所同者死也”,哪有什麼“地獄輪迴”、“長生不老”的道理?在河洛間遊歷三年,草草盡不如意,於是入齊魯大地向華夏宮人請教。

這華夏宮的前身便是稷下學宮,乃戰國時田齊桓公為招攬天下賢人所建,已存一千三百餘年,不但保留下先秦諸子思想之原本,還收藏了華夏一脈自黃帝以來的諸多古籍典冊,縱歷秦火晉灰之劫,也鮮有缺失。宮中設博士學者八百餘,門人弟子更是多達上萬之眾,不但是江湖中人人敬仰的武學大宗,更是士族學子心目中的文化源流。

葉聞道到得山東之際,華夏宮早因鍾離青出走而一分為四,宮業雖今非昔比,其中仍不乏儒學大家。葉聞道拜問過宮中各個門學,一一訴說心中困惑,並希望來此尋求最正確的生存之道。

各儒門宗主見葉聞道心地虛明,談吐不凡,也是極力傳授,可說來道去,無非是注經正義之言,如西河學派說“極明外王,可謂至焉”,葉聞道卻想本心之外,別無他物,要這“外王”何用?洙泗之學則極稱孝愛,認為“施諸後世,而無朝夕”,方是人生之至善,葉聞道反駁說“諸如忠、義、孝、悌等,無非偏私之愛,不如無親常與之大愛”,直被那博士斥為敗壞倫理之邪說。思孟之儒求內聖、明性理,存心於天道,觀詣甚高,葉聞道大為拜服,可一問及“何為聖人之心”、“道心在何處”時,那老儒就開始隱約其辭,顧左右而言它,大有當年孔子存天命而

目錄
凡僧陣匠都轉生玄幻了,誰還能甘心平凡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