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2 頁)
面對種種議論,馬俊仁在報紙上堅決地回答:&ldo;一個好教練,既要明白訓練,又要明白經濟。我毫不客氣地說,不懂經濟的人,成不了好教練!&rdo;
然而就在遼寧&ldo;東北虎&rdo;七運會稱霸神州金牌第一的時候,就在遼寧馬家軍以輝煌的戰績和龐大的財政收入震驚於世的時候,我很哀傷地看到另一個現象就是整個遼寧經濟戰線的疲軟衰退。從長遠的觀點看,經濟基礎的落後,對上層建築的體育不能不帶來嚴重影響。1993年3月,時任遼寧省最高行政長官的嶽歧峰省長出席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他在發言中先是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地談起馬家軍的倔起乃中國人的自豪,是亞洲人的光榮更是遼寧人的驕傲,又轉而懷著沉重的心情說:&ldo;我們遼寧省是北方國有大工業重鎮,幾十年來受計劃經濟束縛太久太深,導致不能輕裝上陣,發展速度緩慢,近幾年在全國的經濟位次不斷後移,從全國國民經濟總值一項看,遼寧省已從原來的全國第一位,下降到1993年的第六位,滯後於後來崛起的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廣東等諸多省市,工業總產值也由過去的第一位下降至第六位。現在我省的經濟狀況在全國的排位仍呈下坡趨勢‐‐離前面的標兵越來越遠,後面的迫兵離我們越來越近啦!&rdo;‐‐競技體育大上而經濟滯後,實在是中國的又一怪異現象。
嶽歧峰省長的擔憂令人長思。在七運會上,遼寧省奪得了總分、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三項第一,是全國名副其實的體育大戶、金牌大戶,而經濟上不去,體育上去又怎麼樣?上去了能不能保得住?七運會前後,遼寧省府光兌現體育界的資金就咬牙拿出了1300萬元,實屬不容易了。如果再用&ldo;皇糧&rdo;去填補競技體育的巨額消費,其難度可想而知。到了八運會,還能打好嗎?嶽歧峰省長所談到的遼寧經濟現象使我油然想起了山西省想起了太原市,尤以太原市的情況與瀋陽市頗相似。大工業重鎮,國有大中型企業普遍步履艱難,虧損嚴重,觀念滯後,體制鏽老,計劃經濟的沉重包袱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著名大企業鞍鋼已由利稅大戶轉而變為欠稅大戶。莫名其妙的是,遼寧省的糧食供應居然也成了問題。我剛到那裡時,大米1.40元一斤,不知什麼原因,在短短的一個多月中,漲到1.60元一斤,繼而漲到1.80元一斤,到最後競漲至2元多一斤。太原工業企業界也同遼寧人一樣&ldo;有很大的失落感、壓抑感&rdo;。有經濟學家認為,遼寧經濟正處於&ldo;東北現象&rdo;的困擾之中,產業結構的調整遠不是一句話一個指示一道政策可以完成,而伴隨著世界產業結構的高階化、軟化的大趨勢,國內許多省市的產業結構也逐步推行著由&ldo;重重輕輕&rdo;向&ldo;重輕輕重&rdo;的戰略轉移,東北和山西太原往昔的傳統產業結構優勢銳減,雄風不再,形勢逼迫我們必須儘快從傳統產業的捆綁中掙脫出來,蛻變成&ldo;高科技、大流通、多功能、新產業、軟科學&rdo;的新型產業群落。省級運動隊不能再指望省政府等靠要;同理,省裡喪失大工業優勢後也不能向中央伸手等靠要呀,須知中央也不見得有錢給你!
回過頭來說,馬俊仁四面八方出擊商界,開拓哪怕是初級階段的體育產業,炸開了一個又一個市場,同當今商界大老闆平起平坐,不但不指望國家和省府的錢,反而還賺了錢入帳,又有什麼不好呢?要說具有一定的戰略意義也說不定。
只是馬俊仁的動作在計劃經濟有著強大慣性的遼寧省顯得太早了一些,太快了一些。天時幫助過他的成功,而他如此絕情地急於擺脫這個大環境,就必定要給這支鐵軍蒙上一層悲劇的色彩。或許他以為時機已經到來了,而實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