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糖姜街口(第3/7 頁)
辦公室不遠,但對於依山而建的校園來說兩地之間直線距離不能直接到達,得環著山繞過去才可以。
實打實走起來又是上山又是下山的還是會耗費不少時間。
凌晨的校園已經沒有校園巴士在執行,林嶼寧驅車過去剛好趕上醫生在習羽做清創,正要縫合傷口。
看到是習羽的時候,林嶼寧嘴角露出一抹自嘲般的微笑,習羽對他來說還真不是什麼「不太熟」的學生。
去年是他提議將不同背景的提交申請學生混雜在一起進行面試,不擇優不按照比例進行錄取。
他重新構建了新的評判模型,在他的模型內會打破以往的精英思維。
招收一定比例的不是全績優的學生,習羽就是新的一屆在他設定的新規則下招進來的最不同以往的學生。
尤記得當初稽核習羽簡歷的時候,她的SAt成績也就剛剛過要求。
高中的績點[GpA]也並不優秀,雅思成績達到了校方的要求,但沒有達到社會學系的要求。
基礎條件平平無奇,敢於申請勇氣可嘉。
優秀的簡歷司空見慣,平凡的簡歷也不出奇,林嶼寧被習羽那封特別的個人陳述所吸引。
一封很有自知之明的個人陳述。
明確的說明了和其他申請者相比她自己有哪些差異,也表明沒有足夠多的經歷來證明自己優秀,所以這封自述很聰明的避開。
娓娓道來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對於學社會學的人來說,好奇心可太珍貴了。
林嶼寧對習羽也產生了好奇,給了她一個面試的機會。
小組面試的會議室很大,除了參加面試的學生之外,教授、教學輔助工作人員以及前來幫忙的學生塞滿了整個會議室。
作為主考官的林嶼寧卻坐在了角落,暗中觀察著每一位參加面試的學生。
他早就注意到習羽了。
在她被英語母語的學生和本地學生完全碾壓的時候,看著她就那麼坐在長桌的角落,誰在發言她就用她那雙狡黠的狐狸眼看著誰,心裡全是小算盤。
林嶼寧全看在眼裡,習羽也確實沒辜負他的期望,這個學生很有韌勁,也很有趣。
小組面試的前55分鐘習羽未發一言,林嶼寧不急不躁的等待,等待著看被裹挾著的膽小的又不乏勇氣的人如何破局。
最後5分鐘,當習羽操著一口非常不流利的中式英文口音對小組討論的話題和分站兩隊的組員提出了疑問的時候。
林嶼寧欣慰的笑了。
問題一出兩邊的同學都愣在那裡,沒有人回答的出來,完全在他的預料之中。
優秀的學生在面試的時候的通病是過於急躁,急躁就會有漏洞,她等的就是這種漏洞。
兵行險著,這樣做並不討巧,被看出是故意為之很容易遭到面試官的厭惡。
好在林嶼寧看出了習羽的侷促和不安,被迫而為之的感觸過於明顯,強裝鎮定罷了。
讀了太多年的書,學生們看到問題後習慣了去回答,去找尋問題的答案。
很少會有學生會在這種場合對題目提出疑問,對分屬兩個陣營的同學提出疑問,只問不答的3個問題讓習羽獲得了林嶼寧發出的第一個錄取通知。
錄取通知郵件發出的時候習羽甚至還沒有走出教學樓。
給習羽發有條件錄取[conditional offer]的決定林嶼寧做的十分爽快。
做出這個錄取決定也是林嶼寧的一場教學實驗,他迫切的想知道沒有一以貫之的優秀。
這樣的學生是如何在這個精英的圈子裡存活,他也需要這樣的學生磨掉些「精英氣」,太過於自傲容易虛浮自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