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一條龍歌曲原唱 > 人脈關鍵

人脈關鍵(第2/4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明月照關河穿書下鄉女知青嫁全村最帥氣軍官離譜!剛滿月就要聯姻記憶覺醒後,白月光把劇情刀了龍戰西風烈認祖歸宗後,前女友跪求我複合火影:統領宇智波,幹翻六道仙人斬神:成為自己的代理人女尊,美男為下嫁誘她媚她勾引她穿越後,我左邊孩子右邊爹雙面蜜謀神探狄仁傑系列之神秘詭案!四大名捕破案系列!七零軍婚:女特種兵她能一打十蟲族入侵?誰說人類不能是蟲母破命迴廊綜筆記:花式拐主角七零,帶著醫療空間嫁高冷軍官我在修仙界破局重生1979:我帶四個女兒發家

而且階層多樣性要比地區多樣性更重要。正所謂“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我們設想富人的聯絡人數也應該較高,因為他們認識的人比窮人多——這也是對的,但聯絡人數目和經濟排名的相關係數只有 0.44,並不太重要。最有意思的一點是,打電話時間長短,跟經濟排名的相關係數是-0.33,也就是說富人雖然愛跟各種人聯絡,但真正通話時間比窮人短。

這種資料分析的問題在於它只能告訴我們社交網路跟經濟地位之間有這麼個關係,但不能告訴我們到底是誰導致誰。是因為你富,才有不同的人願意跟你接觸,還是因為你願意跟不同型別的人接觸,才導致你富? Granovetter 的理論還有另一個問題。事實上我們每個人認識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弱聯絡,強聯絡只是少數。如果讓所有認識的人每人給我們一條工作資訊,最後有用的這條資訊當然有更大的可能性來自弱聯絡!Granovetter在他 1973 年的論文裡承認了這個問題,但他也提出了一個解釋:生活中強聯絡和弱聯絡跟我們交流的次數相差極大。我們跟強聯絡之間交流的資訊,要遠遠多於弱聯絡。這種交流到底多多少,他沒有辦法量化計算,但是來自弱聯絡的資訊總量可能並不比強聯絡多。這樣看來還是弱聯絡重要,因為它傳遞的有價值資訊比例更大。後來類似的質疑不斷有人提出,但Granovetter的理論還是經受了考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弱聯絡理論的本質不是“人脈”,而是資訊的傳遞。親朋好友很願意跟我們交流,但是話說多了就沒有新意了。最有效率的交流,也許是跟不太熟悉的物件進行的。這個猜想怎麼證實呢?

誰給你的資訊重要?

也許我們可以從網路中不少蛛絲馬跡。在有了網路後,研究人員可以更好地分析我們是透過什麼聯絡得到新知識的。比如你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經常閱讀和轉發來自網友的各種推薦,那麼是親密好友的推薦更有用,還是弱聯絡的推薦更有用呢?Facebook的資料團隊2012年針對這個問題做了一項非常巧妙的研究。研究者有個簡單辦法判斷你跟各個網友之間的聯絡強弱。比如說如果你們之間經常互相評論對方發的狀態,那麼你們就是強聯絡的關係,否則就是弱聯絡。

讓我們來看看人們在Facebook上分享的那些網頁連結——如果你分享這個連結,你大概認為這個連結是有用的。這種分享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你的朋友(不管是強聯絡還是弱聯絡)先發了這個連結,你看到以後轉發。另一種是你自己獨自發現這個連結。可以想象,前一種方式發生的可能性肯定要比後一種大,社交網路的作用就是讓網友向我們提供資訊啊。Facebook的這個研究透過隨機試驗的辦法來跟蹤特定的一組網頁地址,結果發現別人分享這個地址給我們,我們看到以後再轉發的可能性(p_feed),比如我們自己看到這個地址直接分享的可能性(p_no feed),大 5 倍以上。這兩種可能性的比值(p_feed/p_no feed),也就是網友分享的放大效應。

我們的轉發行為是相當親疏有別的,人們更樂意轉發“強聯絡”分享的資訊。統計發現如果強聯絡發給我們一條資訊,我們轉發它的機率大約是弱聯絡發過來資訊的 2 倍左右。這是理所當然,強聯絡之間本來就有類似的興趣。有人據此甚至擔心,社交媒體加劇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局面,我們會不會因為總跟志趣相投的人呆在一起而把社交圈變成一個個孤島呢?

不用擔心。這個研究最巧妙的一點是:它不但比較了我們願意轉發強聯絡還是弱聯絡,還比較了兩種不同聯絡的放大效應。強聯絡的放大效應是 6,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穿越年代文我金手指大開剛捅死的,我轉身成了全族希望女總裁商路筆記重生一歲半:全家炮灰讀我心後殺得片甲不留肆人傳情之人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