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第1/2 頁)
下午五時,小室鐘太郎中佐以下五名軍官被押至東門城牆,以抗命罪逃跑罪執行死刑。考慮中佐曾為帝國立過許多戰功,準其謝罪自殺。中佐拒絕剖腹,選擇了手槍。
晚七時,混合大隊全部返回陣地,進入臨戰狀態。
由於中美盟軍最高領導層發生權利危機,最終導致史迪威將軍解職回國,因此十月以前,龍陵前線一度相當平靜。中日雙方掘壕對峙,了無戰事。
十月,雨季結束,怒江地區秋高氣爽,晴空萬裡。二十九日,中國遠徵軍重新對龍陵大舉進攻。美軍第十、第十四航空隊出動數百架飛機助戰。在龍陵前線,在滇緬公路沿線及芒市、遮放、畹町、八莫、臘戌直至曼德勒,每天都有成群結隊的美軍飛機到處襲擊日軍陣地和運輸線,摧毀工事據點,炸毀公路橋樑,致使日軍車隊防不勝防,只好依靠夜間悄悄行駛。
龍陵守軍基本上重蹈了松山和騰衝守軍的下場,只是不如那兩處抵抗來得堅韌和持久。攻城和巷戰的經過與騰衝大同小異。當潮水般洶湧的中國士兵吶喊著從四面八方破城而入的時候,抱定必死信念的兩千日本士兵就憑藉城裡的每間房屋、每道工事和每一座掩蔽物進行最後的戰鬥。子彈打光了用刺刀,用槍託,用石頭、牙齒,直至&ldo;玉碎&rdo;。從某種意義上講,守城已退居次要,死亡變成了目的,死亡和毀滅就是這場戰爭的悲劇主題。
十天之後,城內的槍炮聲和手榴彈爆炸聲漸漸稀疏下來只有城北文筆坡白塔內還有一挺重機槍在兇猛而頑強地咆哮。白塔系明代建築,高四十餘米,有十一層,均以白色花崗巖修砌,石縫間填以糯米石灰棉紙筋,曾歷七級大地震而無損。由於白塔居高臨下地控制了城外的滇緬公路,因此往來車輛軍人民工橫遭射殺無數。七十一軍八十八師一個排試圖消滅這個釘子,圍困一晝夜,傷亡二十餘人。
團長大怒,調來一們重炮,欲將白塔夷平。適逢軍長鍾彬路過,問明緣由,遂制止部下,不許蠻幹。鍾軍長繫留洋出身,懂得愛護古代文物,因此白塔倖免於難。後來有位受傷的班長半夜悄悄摸進塔內,用手榴彈將敵人炸死。原來塔內只有敵人傷兵兩名。
白塔又在歲月的風風雨雨中矗立了二十多年,後毀於&ldo;文化大革命&rdo;。
十一月十一日,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部發布戰報,宣佈正式收復龍陵。龍陵戰役歷時一百八十八天,消滅日軍一萬零七百人,中國官兵傷亡四萬餘人。總共俘獲三名受傷的日本士兵。
7
縱觀八年抗戰,正面戰場基本是一派失敗景象。儘管許多中國官兵進行了英勇抵抗,但是大勢所趨,中國軍隊除了被動捱打,就是節節敗退。到處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即使有過幾場以勝利出擊開始的大戰:臨忻戰役,徐州會戰(含臺兒莊大戰),武漢會戰,等等,結果都以更大的失敗告終。日本人始終掌握了中國戰場的主動權。
只有中印緬戰場例外。
始於公元一九四二年初的這場大戰,歷時三年整,戰場橫跨三個亞洲國家,先後有七個國家近百萬軍隊投入戰鬥。中國軍隊在這個戰場上表現了高度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走過一條從失敗到勝利的艱難歷程。在南亞大陸直至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遼闊土地上,數十萬中國大軍從東西兩面夾擊日寇,成為該戰區盟軍大反攻的主力。在緬甸,從達羅、孟緩、孟拱直到密支那,中國駐印軍的凌厲攻勢堪與任何歐洲戰場的盟軍媲美。在怒江前線,日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工事被摧毀,據點被拔除。成師成團的日本士兵沿滇緬公路不是挺進而是敗退。在他們身後,穿草鞋扛步槍的中國士兵信心百倍乘勝追擊,頭上有美國飛機掩護轟炸,後方有成千上萬的民工騾馬緊跟大軍的前進步伐,幾乎整整一百年來中國人在反侵略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