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頁)
裝的中國人。
為首的便是個子矮胖的遠徵軍總司令羅卓英。
委員長登機前面授機宜。他叮囑羅卓英:&ldo;我們吃的是美國飯,不是英
國飯。你務必牢記。&rdo;羅卓英困難地挪動矮胖的身體,開始在亞歷山大、史
迪威和杜聿明的三方夾縫中努力起到彈簧墊圈的緩衝作用。
在緬甸盟軍的指揮系統中,亞歷山大居首,史迪威次之,羅卓英名義
上排第三。但是無論亞歷山大還是史迪威、羅卓英都約束不了杜聿明。杜聿
明直接受命於委員長,握有遠徵軍的指揮實權。這樣,中國遠徵軍的實際統
帥就成了遠在重慶的中國總司令,其他人的命令一概無效。
四月中旬,接應第二百師從同古突圍的新第二十二師完成掩護任務,
回到彬文那既設陣地。史迪威與杜聿明在確定會戰方式的問題上爆發爭吵。
杜聿明堅持&ldo;逐次抵抗&rdo;的方針,步步為營.史迪威鑑於西路英緬軍已有潰
退趨勢,決定集中兵力在曼德勒外圍與敵決戰。兩人相持不下。羅卓英站在
史迪威一邊,他很樂意有機會壓一壓自己的同胞的威勢,並且不失時機地把
爭吵匯報給重慶。
委員長從重慶發來十個字的方針:&ldo;儲存實力,切勿輕舉妄動。&rdo;
爭吵不了了之。杜聿明繼續&ldo;逐次抵抗&rdo;,史迪威只好望洋興嘆。
四月十六日,仁安羌英軍告急,剛剛入緬的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奉
史迪威之命星夜馳援,解了英緬軍之圍。這個勝利給迄今尚無建樹的史迪威
帶來一點小小的安慰和振奮。
十九日,史、杜二人在西進喬克巴當(咬勃東)還是防禦裳吉(東枝)
問題上再次爆發爭吵。爭吵的結果是杜聿明拒絕服從西進,擅自率領第五軍
三個師退至眉苗裳吉,並擺出隨時準備撤回國門的架勢。西線英緬軍防線已
垮,面對如潮湧來的日軍,只有新三十八師且戰且退。這一嚴重態勢大大消
弱了史迪威對勝利的信心。這天晚上,他起草了一份給美國總統的緊急報告,
報告悲觀地指出:英國人其實早就把緬甸一筆勾銷了,中國人同樣不會為了
英國人的利益同日本拼死作戰,結論是緬甸的全面失敗將不可避免。
好像特地為了證實史迪威的預見,四月二十日中午,曼德勒正面防線
的英緬軍再次在沒有通知中國友軍的情況下開始撤退,並在瓦城(曼德勒)
大橋上裝了炸藥。盟軍的卑鄙舉動徹底動搖了中國人殘存的信心。
蔣委員長當晚從重慶發來急電,命令遠徵軍將會戰計劃改為 &ldo;縱深防
御&rdo;,禦敵於國門之外,同時指出&ldo;防衛重點是臘戌&rdo;。
這樣,中英聯合作戰即曼德勒會戰的宏大計劃就在無休無止的爭吵和
指責中流產了。
聯合戰線的崩潰標誌著集團軍徹底決裂:華軍固守國門,英軍西逃印
度。史迪威迴天乏術,只好天天帶著那群參謀到處佈置&ldo;縱深防禦&rdo;。
5
與緬甸盟軍混亂不堪和勾心鬥角的狀況相反,頭戴鋼盔的日本大軍好
像一股股強大的鋼鐵洪流,沿著緬甸的公路和鐵路快速推進。在將軍們的作
戰地圖上,粗大的黑色箭頭已經指向敵人縱深和後方,將敵人分割包圍,碾
得粉碎。帝國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