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1/2 頁)
前世看書的時間,有一些對這個故事改編的想法,他都寫在了書的空白處。
再次看到之後,商黎也是感慨萬千,前世沒有把這本小說拍出來,其實算一個很大的遺憾。
那時候之所以沒拍這部作品,一個是因為自信不夠,不太敢挑戰拍喜劇。
另外就是,那時候商黎只拍過低成本的文藝片,電影上映也是錯開五一國慶這種拍片比較熱的檔期,挑著普通的週六週日上映。
喜劇片和普通電影不一樣,平時興許沒什麼人看,但是節假日就特別熱門,如果真要拍出來,商黎肯定也要卡節假日檔期上映。
可是沖國慶檔或者春節檔的片子,其實是對電影的製作方各方面個挑戰,對作品導演作品質量是一種挑戰,對導演的人脈,對合作的發行公司也是一個挑戰。
商黎一開始是怕拍不好,不敢拍,後來怕沒人脈,為此他簽了電影製作公司想發展一下,但是簽了公司之後,卻被硬性的壓著拍別的片子,也沒機會去拍這種喜劇了。
商黎後來簽約的,就是吳家自己的影視公司。
他第一步純粹的商業電影,就是被投資人硬拉著,要求拍過所謂的「大製作」,也就是粉絲經濟那種型別。
最終爛片被罵的狗血淋頭,參演的愛豆表情僵硬掉粉,直接甩鍋導演,罵他無能。
那部電影口碑非常崩壞,商黎很難受,在家裡自己開了一瓶酒,喝得爛醉。
他一邊喝酒,一邊低聲抽噎著。
李謙凌回到家見到他這樣子,皺著眉頭:「你這是在做什麼?」
喝得醉醺醺的商黎看了他一眼:「不開心,喝酒。」
李謙凌看著一邊桌子上已經開啟的電腦,電腦網站上顯示的影評是真的一面倒,一溜煙的差評。
有些說商黎的那部電影拍得很爛,水準下滑嚴重,有些評論說演員都沒什麼表情。
李謙凌看了評價,又看了看截圖的片段,也非常贊成網友的說法。
他對商黎說:「在這裡喝酒有什麼用,這爛片還不是你自己拍出來的。」
商黎說:「是,是我拍出來的,我後悔拍出來還不行麼。」
那時候的商黎,真的很痛苦,很後悔。
他覺得自己選錯了,就不應該信任家裡,去簽那個踩坑的合同,拍一部連演員都無法自己選擇的電影。
一個導演,連讓演員重拍磨表情的資格都沒有,算什麼導演?
商黎對自己非常厭棄。
他不明白為什麼公司總是往他電影裡塞那些亂七八糟的沒演技的演員,拍一眼看起來就要撲街的爛片。
說是粉絲電影,可是電影票房粉絲也沒撐起來,最後口碑和票房都沒有。
商黎是為電影的惡評和罵名傷心,可是更傷心的是,他沒有做成夢想中那種能對作品負責,在自己的電影裡面說一不二的導演,反倒變成了他自己平時都批評的爛片導演。
說起來,當真諷刺。
商黎一開始拍電影就想和吳家的公司簽合同,他那時候想的是,掛家裡的公司,電影拍完會有更多的人脈幫忙宣傳發行走院線。
畢竟吳家就是做製片投資的,有多年累積的經驗和人脈,但是商黎那個想法在吳夢羽的阻撓之下沒成功。
家裡都認為商黎輟學太早沒什麼見識,一致認為投資他,讓他拍電影只能虧錢。
也許是說出拒絕之後,看商黎的情緒太低落,當時,商黎的爸爸吳興昌轉給他的一百萬零花錢。
吳興昌對商黎說,「你就別多想那些有的沒的,結婚後,老老實實在李謙凌的身邊呆著就行。拍電影的事情,等你過幾年長長見識再說,現在就別給家裡添亂了。」
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