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2/2 頁)
備反突擊
情況一小時比一小時清楚,我們所應付的不是什麼邊境事件,而是精心策劃的一場戰爭的開始,是法西斯統帥部寄予很大希望的第一個大進攻戰役。賦予國界掩護軍隊的命令‐‐消滅入侵之敵並將其殘部逐出國界,看來是不現實的。這不僅因為我們在邊境地區的兵力比侵略者少,而且因為敵人的襲擊對我們來說終究是突然的,我們來不及做好抗擊的準備,儘管戰爭前夕採取了許多重大措施來加強我軍區的戰鬥編成。
在當時形成的情況中,有兩點是主要的。第一,是在第5集團軍掩護地帶明顯看出敵人重兵侵犯我國腹地,其先頭為克萊斯特將軍指揮的強大坦克集團。第二,我機械化軍和方面軍其他預備隊十分分散,且距入侵地域甚遠,這就迫使我軍最初只能實施防禦行動。當時要考慮的是怎樣擋住敵軍的攻勢,為集中必要的兵力兵器贏得時間,只有在此以後才能轉入較積極的行動。
在6月22日晚上以前,我方面軍首長和司令部中誰都沒有想到過立即反攻的可能性。只要堅持住便好!大家都相信莫斯科的訓令也會要我們實施防禦行動。
大約在晚上10點多鐘,特種通訊主任克洛奇科夫通知我,國防人民委員的新作戰訓令正在拍發中。我不等人送來完整的檔案,就邊收邊看起訓令的片斷來了。
電報開頭是情況判斷。它正確地指出,敵人正向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和拉澤胡夫,即向第5集團軍中央和左翼實施主要突擊。但是對戰爭第一日的總結過於樂觀了。電報指出:敵人僅僅在這些方向以很大損失的代價取得了很小的戰果。而在蘇德和蘇羅邊界的其他地段,進攻者的衝擊都被打退了,他們遭到了很大損失。我懷著沉重的心情反覆讀著這些詞句,不由自主地想到,總部檔案在判斷上的樂觀主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我們發去的充滿豪情的報告引起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