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2/5 頁)
種猛烈的炮火打擊下生存下來,海參崴已是“唾手可得”,是以才要求發動全面進攻的。
孫綱畢竟是從後世來的穿越者,加上對戰史極其熟悉,再“沒吃過豬肉,豬跑總是見過的”,深知段祺瑞的話是絕對有道理的,因此以主帥的身份對這些“外省宿將”進行了“悉心開導”,明確表示不同意發動全面進攻,希望他們“理解”。
原以為憑自己“北洋海陸軍總統”的主帥身份,加上赫赫戰功,能夠說服這些將領,放棄這些不切實際的“立功”念頭,可沒想到,這幫人居然並不買他的帳!
這幫傢伙論歲數和資歷都比孫綱大,加上祖上都有些戰功,有的人還參加過一些平定叛亂之類的國內小規模戰爭,因此並不是太把孫綱這個年輕的統帥放在眼裡,在他們不少人看來,孫綱能取得現在的高位,應該是託了孫毓汶和李鴻章等“政界大佬”的關係,加上手裡船堅炮利,才取得了那些戰功的。
他們當中一些人甚至認為,如果換了是他們,同樣處在和孫綱一樣的位置,幹得只能比孫綱更好,而不會比他差!
迫於上官的威嚴,身受節制的他們,沒敢公開頂撞,但從他們那頗有些尖酸刻薄的言辭裡,孫綱要是還聽不出來這些個意思,就等於他這一陣子白穿越了。
他現在又知道了一件事。
那就是,中國海軍畢竟是新兵種,海軍將士接受的都是西方的現代作戰思想,和他在思想上不存在隔閡,再加上有同生共死的戰鬥情誼和自己為海軍發展建設的耗盡心力,才會讓他比較容易的將中國海軍四大艦隊統合到自己的麾下。
而中國的陸軍,可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中國的陸軍——說白了是從“大清陸軍”當中脫胎而來的——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多年的傳統”,情況要遠比海軍複雜得多,想要統合起來,可不是幾句話說說那麼簡單。
是一個網路上不可多得;純綠色的免費全本小說閱讀網。
(三百四十六)“外省客軍”造成的麻煩
以孫綱來到這個時代後對中國陸軍的瞭解,中國陸軍的問題其實不僅僅是作戰思想落後,從士兵的組成和訓練,軍官的選拔,軍隊的管理體制,以及對國家的忠誠度等,都和近現代的國家軍隊格格不入,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等人努力想以西方的模式來改變中國陸軍的現狀,但成效一直不大,就很說明問題。
中國陸軍的前身大清陸軍裡,八旗、綠營存在的問題眾人皆知,可就拿地方新組建的各省“練軍”來說,雖然這些軍隊接受了西方的軍事訓練,並裝備了大量西方的槍炮等武器裝備(大刀長矛並未完全“退役”,甲午丁酉兩役孫綱都有見識過),但這些軍隊無論從組織形式和作戰原則,仍然不適應現在的軍事實踐。
比如說,儘管軍隊裡上下級官兵之間存在著個人的親睦關係,象曾國藩說的,“口糧雖出自公款,而勇丁感營官挑選之恩皆受其私恩,平日既有恩誼相孚,臨陣自能患難相顧。”但實際上,這種官兵之間的“融洽關係”存在著極大的侷限性,由於軍官們濫用權力和普遍存在著的剋扣軍餉的貪腐行為,士兵們對他們的軍官存在著相當大的不滿,以至於中國陸軍經常因為此類事情而發生譁變。
這樣的軍隊,對國家和人民根本談不上有什麼忠誠度,相比之下,日本軍隊在這一點上做得可以說非常好(日本士兵的服從心和忠誠度都可以用“過剩”來形容了)。
更要命的是,中國陸軍的軍官們不但缺乏實戰經驗,甚至於連最基本的軍事訓練都談不上!
因為,在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中,中、上級指揮官能夠獲得不直接參加戰鬥或親臨前線的“特權”,這樣實際上就使他們遠離了軍事實踐活動,甚至是正常的軍事訓練,更別說相對嚴格和複雜地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