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部分(第4/5 頁)
若要成功,必須要得到一個主要強權的軍隊合約,因此他將盒子炮命名為毛瑟軍用手槍,希望能取得一個軍方合約。不過事與願違,一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盒子炮為止,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採用盒子炮作為軍隊的制式武器。而盒子炮的生產也不生不死的拖了四十年,毛瑟廠估計大約生產了一百萬把的各式各樣盒子炮。
毛瑟在生產盒子炮的歷史中,內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因此可以說是原始設計幾盡完美,沒什麼可改進了。盒子炮採用短後座力式作業。閉鎖榫套在滑套下方,前方卡入閉鎖機組,上方嵌入槍機下的兩個凹槽,在擊發時,
後座力使得槍管兼滑套(及槍機向後運動,此時槍膛仍然是在閉鎖狀態。由於閉鎖榫前方是鉤在主彈簧上,因此有一小段自由行程。由於閉鎖機組上方的凹槽,迫使得閉鎖榫向後運動時,
只能順時針向下傾斜,因此脫出了槍機凹槽。此時槍管兼滑套因為閉鎖榫仍套在其下,後退停止。槍機則因為閉鎖榫脫出,得以自由行動,繼續進行扣下擊鐵、拋殼的動作,
最後因力量用盡,復進簧將槍機推回、上彈,回覆到待擊狀態。
可以全自動發射的速射型,在槍的左側有一個選擇鈕,當該鈕在半自動狀態時,一切作業與普通盒子炮相同。在該被旋到全自動時,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首先是機簧被該鈕抵住,
因此只要扣住扳機,機簧不會滑開,而是始終保持在受壓的狀況。換言之,失去了捕捉擊鐵的能力。同時,捕獲鉤杆被選擇鈕推到後方,推入作業位置。的捕獲鉤已經推入自動,
擊鐵在擊發的位置時,第一次拉槍機仍是由機簧控制擊鐵。當扳機扣下擊發,槍機後退,擊鐵下壓時,捕獲鉤扣住擊鐵,槍機因復進簧的作用,正在回位。槍機回到定位後,
將滑套推回,推動捕獲鉤,擊鐵鬆開,再度擊發。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保證槍膛閉鎖,方才擊發。如此週而復始,只要扣住扳機,會不斷擊發,直到彈匣子彈用罄。這就是毛瑟速射型的作業機構,
在此之前,西班牙已經制出了自動作業的盒子炮。但是有些西班牙生產的自動手槍,沒有上述的捕獲鉤的設計,只是擊鐵隨槍機復位擊發,因此有槍膛不完全閉鎖即擊發的可能。
盒子炮非常有趣的一項特色,是它的槍套,倒裝在握柄後,立即轉變為一把卡賓槍,成為肩射武器。這是當時非常留行的一種作法。傳到中國後,成為一種慣例,不論是勃朗寧還是轉輪手槍、通通都賦予了這項功能。
這也是盒子炮對中**械發展與使用影響深遠的一項旁證。毛瑟廠也生產過長管帶槍托的騎槍型,但產量不多。盒子炮的正式裝填方式,和毛瑟步槍相同,用10發裝的橋夾,
由上方壓裝,無論是7。63毫米還是9毫米口徑,都可使用相同的橋夾。毛瑟手槍的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它的照門,刻度高達800或1000米這當然是沒有意義的事,
即使有人能對1000米的目標用手槍瞄準射擊,縱然7。63毫米的子彈是一種高初速的子彈,在經過1000米的飛行後,也剩不下什麼力量了。
在中國,收藏一把盒子炮,可以說是許多人的願望。因此夏科拉在看到林夫人掏出一把盒子炮時,表現得很是驚訝。
“她們女人用這種槍正好。”林鬱青在裝備好霰彈槍之後,又取出了一把德國“魯格”手槍配在了身上。
“那不還有一支38式嗎?為什麼不用?”夏科拉有些奇怪地看著林鬱青的舉動,有些不解地問道。
“老子現在已經退伍了,說死不再用他史司設計的槍了。”林鬱青有些輕蔑地說道,“他這些破槍設計得又醜又不好用,只有弱智才把槍設計成這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