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3/5 頁)
,大口徑的榴彈炮在戰鬥中起的作用非常大,除非是輕過特殊加固專門修築的水泥複合裝甲炮壘,一般的防禦工事在它面前都顯得不堪一擊。
各種不同口徑的火炮組成的彈幕可以有效的掩護步騎兵進行衝擊。
能夠快速移動的炮兵部隊一樣可以實施機動突擊,戰鬥的勝負往往是由交戰雙方的炮兵“決鬥”所決定的。
他已經下定了決心,在那支“屬於自己”的陸軍中,建立一支強大的“野戰炮兵”!
而大口徑的要塞炮,如果配置在由水泥、鋼筋和混凝土構成的堡壘中,在目前來說,幾乎是堅不可摧的。
雖然旅順和大連已經構築了堅固的要塞防線,但孫綱覺得,這些還是不夠。
甲午丁酉兩役,日軍因兵力不足,又缺少重型火炮,都沒有能旅順和大連造成太大的威脅。
可如果換成了擁有強大兵力和火力的俄國人呢?
俄國人擅長修築堅固的堡壘,炮兵戰術的運用也比日軍靈活得多,在攻堅作戰方面尤其非清軍和日軍可比。
看似粗魯的斯拉夫民族在戰爭方面其實擁有精細的頭腦,有些地方甚至不亞於嚴謹細密的德國人。
從雅克薩戰爭到現在,清軍已經逾二百餘年沒有同俄軍交過手了,時光流逝,昔日能征慣戰的八旗鐵騎早已雄風不在,而現在的俄軍已經今非昔比,“眾寡之勢已易”,如果中國和俄國再次發生戰爭。中**隊能否再一次經受住近現代戰火地考驗,還很不好說。
而且,大清陸軍即使有了先進的武器,這個部隊的作戰意志和對國家的忠誠度,也是個大問題。
這一切問題,都是中國的軟肋。需要他這隻小小蝴蝶,在下一次可能發生的戰爭到來之前,全都予以解決。
“江南局現在造地要塞大炮已經和定遠的主炮差不多了,三十公分半,吳淞口炮臺就裝了一門,火力十分兇悍,”林國祥說道,“外國人見了都嚇了一跳呢,可惜銀子不夠,沒法子給炮臺多裝。”
“啊?!我這邊最大的克虜伯要塞炮也就二十四公分。”孫綱吃了一驚,沒想到江南製造總局的造炮技術就已經如此高超了,他立刻說道,“正好,我這邊也要兩門用用。”
“這是什麼?不是抬杆吧?”劉步蟾指著不遠處的一門怪怪的小炮問道,
這門小炮的口徑不大,沒有輪子和炮架。只有一個細長的兩腳支架,斜斜的矗立在那裡。炮尾處是一個奇怪的鋼製圓盤,顯得很是另類和怪異。
孫綱看了後不由得欣慰地一笑,因為自己的關係。這幫“高材生”已經按照他的設計思路,把迫擊炮的實物給弄出來了。
據史書上講,世界上的第一門迫擊炮就誕生在旅順,是在日俄戰爭時間,為了消滅塹壕中的日軍,俄國炮兵大尉尼古拉耶維奇便試著將一種老式的47毫米地海軍臼炮改裝在帶有輪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發射一種長尾形炮彈,結果消滅了大量日軍。取得了很好地戰績。這種在戰場上“應急”誕生的火炮。當時被叫作“雷擊炮”,被史學界公認是世界上最早的迫擊炮。
現在。因為孫綱地關係,歷史的程序發生了改變,日俄戰爭現在好象已經不會再發生了,世界上第一門迫擊炮的誕生地沒有變,還是旅順,可發明者,變成了中國人。
這種被稱為北洋1898式的迫擊炮口徑為80毫米,身管長1。4米,最大射角85度,射程為50米到600米,使用改裝後的帶木質撐杆和尾翼的炮彈,十分輕便,是真正意義上的迫擊炮。
“這是孫大人設想的一種能吊著打地小炮,名字叫做曲射迫擊炮。”那位叫龔照瓏地技師給劉步蟾解釋道,
“迫擊炮?什麼意思?”劉步蟾不解地問道,
“孫大人在平壤和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