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第1/2 頁)
臺灣西學堂系臺灣巡撫劉銘傳所倡辦,總的說是應洋務事業需要而創辦的。一是&ldo;臺灣為海疆衝要之區,通商籌防,動關交涉&rdo;,但臺地無通外國語文之人,取才內地也有很多困難;二是&ldo;臺地現辦機器、製造、煤礦、鐵路&rdo;等工業企業,需要這種科技人才甚為迫切。於是在1887年4月設立西學堂。招收&ldo;年輕質美之士&rdo;20餘人,&ldo;延訂英國人布茂林為教習&rdo;,另聘漢教習2人,&ldo;於西學餘間,兼課中國經史文字,既使內外貫通,亦以嫻其禮法,不致盡蹈外洋習氣,致墮偏詖。&rdo;學生第一年學外文,而後&ldo;漸進以圖算、測量、製造之學,冀各學生砥礪、研磨,日臻有用&rdo;。這樣,臺灣就會做到,既有外交人才,亦將備有工業近代化中所需的科學技術等工程管理人才了。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自強學堂。該學堂系張之洞於1893年10月創設於武昌。分方言、算學、格致、商務四齋。方言一齋學生必須住堂肄業,其餘三齋不甚強調住堂,著重於按月考課。可見重點是放在方言上,張之洞說:&ldo;自強之道,貴乎周知情偽,取人所長,若非精曉洋文,即不能自讀西書,必無從會通博採。&rdo;但後來對技藝也逐漸重視起來了。並於1896年將原鐵政局內化學堂併入自強學堂&ldo;別為一門&rdo;。此外,自強學堂還很注意翻譯有關工農商等方面的技藝書籍。張之洞說:過去總署和上海方言館所譯的書,多為交涉公法和武備製造的書,這當然是必要的,但事物是發展的,今天大不同於往昔,他說:&ldo;方今商務日興,鐵路將開,則商務律、鐵路律等類,亦宜逐漸譯出,以資參考,其他專門之學,如種植、畜牧等利用厚生之書,以及西國治國養民之術,由貧而富,由弱而強之陳跡&rdo;等諸方面的書,都應筆譯廣為刊佈流傳,&ldo;為未通洋文者收集思廣益之效。&rdo;張之洞的認識是正確的,自強學堂的工作對社會是有貢獻的。
此外,輪船招商局於1894年附設了駕駛學堂。這是該局幫辦鄭觀應發起建立的。他說:&ldo;商戰需從學問上講求。既需船械,精製造;既精製造,要識駕駛,所謂有人才而後可與人爭勝也。&rdo;
乃成立駕駛學堂,聘&ldo;江裕&rdo;船主鼐克任總教習,簽訂了合同。合同對總教習要求很嚴,他&ldo;必須由駕駛學堂出身,考領超等文憑者,應教法得其上乘乃克膺此重任。&rdo;鄭觀應認為鼐克是符合條件的適當人選。合同規定:&ldo;限期五年,盡心竭力教導諸生,務期於限內洞悉行船一切技藝絕無隱瞞掛漏。&rdo;可惜後來鼐克教學成效不著。
五、具有實學性質的水陸師學堂
五、具有實學性質的水陸師學堂
水陸師學堂本為軍事學校,但在當時,這類學堂學生所學技藝,均帶有一般實學館所學的科學技術和工程學方面的內容。事實上,水陸師學堂對整個社會來說有著推動科技發展的作用,而且,中國自己辦學堂學西學是由軍事性學堂開其端的,福建船政局所辦求是堂藝學是其典型事例。70‐80年代以後,水陸師等軍事學堂的創辦,不僅是海陸軍的需要,也與社會經濟的近代化有密切的關係,應該認為是整個社會學西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上述這類學校中規模較大者,首推天津北洋水師學堂。該校是李鴻章&ldo;因北洋兵船陸續增置,駕駛、管輪兩項需才甚亟&rdo;,而於1880年倡議奏設的。原委派吳贊誠督率籌辦,嗣以吳病篤,改派久充船政提調的吳仲翔充任。校址設在機器東局之旁,&ldo;堂室宏敞整齊,不下一百餘椽,樓臺掩映,花木參差,藏修遊息之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