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建築業入門(第1/2 頁)
這幾天,梁永豐對深圳的行市,進行了一個初步的調查。
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量香港老闆跑過來做“三來一補”。
現在整個珠三角最大的矛盾是廠房嚴重不足,與日益增長的香港投資商之間的矛盾。
很多投資商不得不使用不合格的廠房。
就像之前他們打工的那個五金廠,就是座危房。
這個年代在深圳搞房地產,傻子都能發財!
不過對梁永豐來說,深圳已經沒有機會了。
國家已經開始在深圳大面積徵地,啟動非農化道路,價格是每畝3000元。
此時距離深圳土地首次公開拍賣,還得等幾年。
梁永豐現在還沒有實力,在深圳掀起風浪,他把目標放在了緊挨著深圳的另外一個地方——東莞,現在還只能叫東莞縣。
其實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的廠子,不是在深圳,而是在東莞。
東莞在地理位置上也僅次於深圳。
根據1979年頒佈的《開展對外加工裝配和中小型補償貿易辦法》,在東莞和深圳搞“三來一補”,都是免除關稅、工商稅的。
更重要的是梁永豐前世在酒桌上,聽一個東莞的客戶談起,他們那最有錢的一批人,都是八十年代,買地蓋房子起家的。
據那位客戶說,後來國家對這些房產進行了統一處理。
1987年1月1日,《土地管理法》開始實施之前建成的房產,直接就給辦理了不動產權登記。
那之後建成的房產,補足費用後,也可以辦理不動產權登記。
去東莞前,梁永豐特意去醫院摘掉了“頭盔”。
腦袋登時覺得一下子輕鬆了很多,他嘗試著用手摸了一下。
他的顱骨左側有一個明顯的凹坑。
大腦左半球主要負責記憶、語言,這個凹坑可能就是他出現目前這種狀況的原因。
後世全國新一線城市的東莞,此時還是一片田園景象,全縣連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
梁永豐直奔最核心的莞城鎮,見了幾個村的村支書。
這些人一聽說他是來買地建廠房的,好感度噌噌的往上升。
他們歡迎梁永豐的原因很簡單,一方面賣地可以得到他們急缺的資金;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建了廠房,就要找人來開廠子。
此時國家對深圳的規劃也就是一個人口70萬的小城,就更不用說還要在深圳背後的東莞了。
他在幾個村一口氣買了60多畝地,平均每畝地的價格只有300來塊。
這個價格不是胡亂定的,兩年前寶安縣統一徵地,就是這價格。
同時還就幾百畝土地的買賣,達成了意向。
如果不是錢不湊手,梁永豐真想跟他們一次性買下來。
買下來地之後,梁永豐就開始招工,平地。
地好買,但是他很快發現了其他問題——建築材料不好買。
後世大眾常見的那種跟火柴盒差不多的,高度至少五六米的現代化廠房,建設起來需要用到大量的角鋼、工字鋼、彩鋼板。
1980年,全國工業產品奇缺,但凡正規廠子出的產品,都需要批文才能買到。
這其中鋼材尤其緊缺。
歷史上,直到1981年,國家才允許部分廠家在完成計劃的前提下,自銷部分產品。
深圳有國家全力支援,正在蓋的新廠房,也大都是兩層的樓房,房頂能用上預製板就了不得了。
梁永豐連預製板都沒有。
根據他的瞭解,深圳那邊的物資都是國家按照計劃調撥的,一個蘿蔔一個坑。
他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