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茉香璃曲 第六十八章 護國貞女(第2/3 頁)
位分矮的矮、病的病、醜的醜,沒一個能入眼的。那個刁難的蠻夷國主可不是街隨便拖個絕世美女就能搪塞過去的。
正於大家頭疼之際,宮孫玉穎再次主動站了出來,自願封為和碩公主遠嫁蠻夷之國,平息這場浩劫。
宮孫玉穎乃先烈後裔,自小撫養在宮中,與嘉祐帝親如兄妹,這些年安分守己從不生事。一邊是多年的兄妹情分,另一邊是國泰民安,衡量再三,嘉祐帝終做出不得已的決定,允諾她的請纓。
嘉祐十五年,蠻夷國老國主駕崩,諸子奪位,朝政混亂。早在老國主在位期間宮孫玉穎已對蠻夷之國的各方勢力均探過了底,奪位之際攜強保中的幼子放棄皇位,與嘉祐帝互通訊息坐山觀虎鬥,同時不忘在眾多奪位者中周旋。
一番爾虞我詐之後,登位者是一位意料之中不喜征戰的皇子。到底是出身於馬背的民族,新君會打仗愛習武,而與旁人不同的是多一樣愛好,喜歡研究中原文化,由此治國理念大多建立在友誼邦交之。
嘉祐二十二年,當年因爭奪皇位而流血頗多的蠻夷之國已緩過勁來,無奈新君勵精圖治做得多好,終究得不到諸多四肢發達腦子缺筋之人的認可,收到的只有白眼和擠兌。也罷,他也不在乎。
百姓受福七年,對其頗多讚頌,然而新君也為百姓積勞體衰,這恰好給了反對者們一個大好機會,新君避無可避地著了道,稱了他們的心願駕崩。
此次奪位,眾人都學聰明瞭,早早的就選好了擁立之主,登位的三帝乃好戰分子,是二帝的叔父,老國主的弟弟。
按照邦外民族的習俗,繼位的兒子必須娶自己的母親,而今繼位的三帝覬覦宮孫玉穎清純如泉的美貌,也將她娶了來。
三帝登基不過大半年便將二帝打下的基礎斷得乾淨,動不動就揮刀動武,四處樹敵,周邊諸國憤起圍攻。
宮孫玉穎蟄伏於側,與嘉祐帝互通訊息裡應外合,遂蠻夷之國舉國覆滅。嘉祐帝念及往日兄妹情分,將母子二人全部接回泓淵國。
此後,宮孫玉穎與兒子安分度日,偶爾也會隨使臣出使他國,為國分憂。
嘉祐二十七年,一方強國提出要求泓淵國派出王室子弟作為質子,否則揮刀屠城。
後宮的妃嬪有幾個能忍痛的?子女們此行去得未必回得。
嘉祐帝與朝臣們正發愁之際,誰料宮孫玉穎再度挺身而出,主動向嘉佑帝提議將其十來歲的幼子認作義子,封以侯位,突顯皇帝對他的重視,對方便不好多言,她身為人母陪同前往。
母子倆吃苦耐勞忍辱負重,設法打探該國虛實,並將情報傳回泓淵國。強國雖強,卻對旁國蠻橫霸道,終而激起諸國憤恨聯合討伐。
嘉祐三十四年,泓淵國與該國開戰,宮孫玉穎奉嘉祐帝之命拼死護得友國周全,而自己不幸落入敵軍之手,用作戰場誘降的誘餌。
宮孫玉穎不甘就範,於城樓當場自盡,泓淵國大獲全勝。
宮孫玉穎為國奉獻一生,輔佐夏侯玄銘治國有功,故而死後得以飛昇成仙,並封為玉穎元君。
男賓們談得風生水起,聲聲入耳,邱夢珊吃驚不已,繼而一股酸澀湧心頭,遺憾、不甘、還有一絲嫉妒。站在夏侯暄身邊位置的本該是她才對!
複雜的心緒一閃即逝,沒關係,如今的她同樣受到諸多的敬仰,何必與宮孫玉穎一般計較。再看宮孫玉穎對夏侯暄心心念唸的眼神,可見她對他也是一往情深。
天底下為國家大義而奉獻一生的女人又何止一人?宮孫玉穎自小與嘉佑帝青梅竹馬,如今飛仙依舊常伴玄銘帝君左右,瞎子也該看得清楚,當年她願如此奉獻自己一生敢說自己對嘉佑帝沒有半點私心?
好吧,大家心裡明白就好,只需歌功頌德就好。
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