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習俗(第2/3 頁)
天卻非常沉默。
明眼人都看出她那幾天情緒不高,都不主動說話了。
但就是她離開前的一天,也趕巧有客人來紋身,那客人是個少數民族,他紋身時和客人聊天,畢竟要紋很久太枯燥,那天店裡還沒啥其他人,挺晚的了,老闆和前臺都下班了,就葉小瑤在店裡最後打掃衛生。
結果那個客人不知怎的,就聊到了老家習俗,說在他們寨子裡,以前各種規矩,現在不一樣了,都被漢化了。
但老一輩的,比如太奶奶就給他講過,寨子有全員都紋身的習慣。
以前寨子裡有人結婚,丈夫要在身上紋愛人的小名,就像打標記一樣,誰不紋,就證明不是真心過日子。
要是結異姓兄弟,要在背上紋“納母神”永不背叛的誓言。
還有就是,“替身”習俗。
若是寨子裡有自小體弱多病,或者癱瘓臥床的。有條件的家庭,就會找人來當“替身”,但這個替身不是恐怖電影裡那種替生病之人受罪,而是讓健康的活人,把走不出寨子的人的美好祝願,或者說靈魂帶出去,幫著一起好好生活。
其實就是一種美好的寄託和祝願。
讓健康的可以蹦跳的人,帶著只能臥床的病患的靈魂,一起感受自由。
其方法儀式是,在健康的人身上,紋上所託之人的一個特徵,比如位置一樣的痣,或者胎記,要不然就是兩個人紋一樣的紋身。
帶著對自由生活的嚮往,一起好好生活的意思。
被委託的健康人,會收委託家庭的一筆錢,定期回去看望生病的委託人,總之也是為不能自理的委託人,找個人照顧的意思。
寨子裡的人單純,一般受了這種委託,真的會覺得自己身上不止有自己的靈魂,也肩負著另一個的期待,會好好生活,好好愛自己。
反正這個美好的祝福,或者說儀式,都是很積極的正能量的。
但也有封建迷信的成分。
老一輩認為,紋上對方的標記,某種程度上就是帶走了對方一半的靈魂,即便那個委託人因為身體原因永遠走不出屋子,可他一半的靈魂在另一個可以天南海北走的人身上,死後也會上天堂。不會被困在屋子裡永世。
而且那個健康的人,也會詢問委託人的意願,想去哪裡,他就代替他去哪裡。
還有些家庭,孩子英年早逝,也會找“替身”,趁著人剛死沒多久,讓還沒消散的靈魂寄託在另一個人身上,繼續活著,這種價格一般很高。其實也是對死者家屬的一種安慰。
總之其實是個很好的正能量導向的習俗。
可後來逐漸文化開放,年輕人不信這一套了,都崇尚自我,誰還會替誰活著啊。
本來就是閒聊,可一邊默默打掃衛生一天都沒怎麼說話的葉小瑤,當時突然開口追問,是真的會帶著另一個人的一半靈魂,一起活著嗎?
那個客人也聊嗨了,就說聽自己太奶奶說,寨子裡的老規矩其實很玄乎的,但要看被委託人的心,總之說的很有哲理,什麼一個人即便死了,有人記掛著,就不算死透了。
一個人即便常年臥病在床,可有人帶著他的希望遊歷五湖四海,也不算孤獨白活了。
總之,其實都是沒邊的閒聊,但那天送走了客人,臨關門時,葉小瑤卻突然攔住紋身師,求他幫忙紋一顆紅色的痣在耳後。
紋身師覺得她很奇怪,勸她別聽客人胡說,聽個故事就上頭,紋身這東西尤其是紋痣,有點講究的,有些人很忌諱的,認為身上的痣會對命運有什麼好的壞的作用。
勸她別衝動,小姑娘要是紋後悔了,洗都洗不掉。
可葉小瑤卻很堅持,說就算是一種心理寄託也行啊。
她有個朋友命很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