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禍起那條簡訊(第2/3 頁)
後兇手一定是跟林秀芝有著密切關係的人。你說誰最有可能?林秀芝的父親首先應該被懷疑。”
田曉生:“我是懷疑過他,包括現在他也是最大的懷疑物件,但我們暗中觀察發現,林秀芝的父親也就是林佑幾乎不出門,他根本沒有時間製造這些命案。”
林步宇:“但你有沒有想過,他是沒有時間,但他可以僱人來實施這些犯罪啊?他只要想出這些謀殺手段,讓其他人來實施就可以了。”
田曉生:“你正說到我的心坎裡面去了,我就是這樣想的,所以每回遇到問題找你總能讓我開竅,你這思維思考問題就是要深一些,怪不得法律學的這麼好。我在想,你這是先有這樣腦子然後才學好法律的還是學了法律後才有這樣精進的邏輯思維?”
林步宇:“我就是再怎麼精進,也躲不掉你這語言陷阱。”
田曉生:“你這是相信我,兩回事。我一開始懷疑是李德忠家的保姆華姐在幫林佑殺人,但後來我漸漸的排除了她,現在你猜我懷疑誰?”
林步宇:“誰?”
田曉生:“林佑的兒子林秀芝的弟弟林東洋。”
林步宇問:“林秀芝才多大年紀?何況是她弟弟,你說的這人還是個孩子吧?”
田曉生:“是個孩子,剛滿16週歲,在市二中上高一。”
林步宇嘲笑道:“你這是想問題想瘋了吧?一個未成年在校學生,能用這麼高明的手段殺人?說出來你自己都不信吧?”
田曉生:“我當然不信,但從現有的線索發現,這其中關於兇手的體貌特徵的描述跟林東洋還真有幾分吻合,所以,我才這樣懷疑。”
林步宇:“你自己都說兇手的作案手法高明,而且細緻,你想到的難道兇手就沒有想到?他一定是利用你的這種心理將矛頭引到別處,從而達到戲弄嘲諷你們的目的,就跟多米諾骨牌一樣,環環相扣,剛跳出這個陷阱又掉入下面的陷阱,要想打破這個局面,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思維和判斷方式,摒棄經驗主義,利用演繹思維來思考問題,你們之間這是在博弈。前幾局你們已經處於下風,多次中了兇手設下的圈套當中,他玩弄你們於鼓掌之中。要破局,就要出其不意,甚至下狠手。”
田曉生思索著說:“你說的很有道理。說到下狠手,我想到將監獄當中的陳碩也就是殺害林秀芝的最後一名罪犯放出來,以此來釣魚。”
林步宇:“你這想法可行,不過有風險,必須要保護到位。”
田曉生:“我也這麼認為,可局長不同意,說太過冒險。”
林步宇:“不冒險怎麼能釣到大魚?風險與機會是並存的,我不相信一個履行司法職能的大局居然還保護不了一個人?”
田曉生:“可我做不了決定。”
林步宇:“也是,不過針對這個案子,你大可往寬的想,開啟思維,根據這當中的某些聯絡,越是不可能越要去探索,但也不能不著邊界。雖然我不知道這三起命案其中的細節,但我是這麼認為的,這幾起命案不簡單。我倒是對這個幕後兇手非常感興趣,等到哪一天你抓到這兇手後,儘量推薦我為其辯護,我倒是要看看這是怎樣的高人,這人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心理。”
田曉生:“但願這一天早些到來。”
林步宇的話倒是給了田曉生一些啟發,但同時也讓他迷茫起來,越是不可能越是很可能,又不能超出邊界,這要怎麼判斷才能在這個範圍內?田曉生又想到蔣文兵,他覺得蔣文兵不可能,但用林步宇的話來判斷蔣文兵又是有可能,而且並沒有超出邊界,這是一個方向。第二個方向還是林佑這條線,正如林步宇說即便林佑要為林秀芝報仇,他也不可能拉上自己的親兒子來為自己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林東洋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而且林東洋年紀尚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