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第1/2 頁)
第41章
6月4號,星期二,音樂之城,多雲轉雨。
美泉宮,其實就跟華國某個封建王朝的圓明園一樣,是皇家用來避暑的夏宮。
不過據說美泉宮建立的初旨便是,想要超越高盧國人心目中最具建築代表的凡爾賽宮而設計的,當然這些都是學建築的言守箴給我科普的,他今天的興致很高,從音樂之城搭乘地鐵抵達美泉宮的出站口,這一路上,言守箴就將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的凡爾賽宮和巴洛克風格建築的美泉宮細細跟我說了一遍,我聽過就忘,但並不妨礙我聽得入迷沉醉,只因言守箴的聲音實在太好聽了!
今天既不是節假日,又不是公休日,遊客不算多,可在站門口也還是看到了好幾張東方面孔。
我先前到過美泉宮三次,可言守箴比我還熟悉方向,出地鐵站後領著我徑直朝西走去。
昨兒後半夜下了一場急雨,今兒的太陽還隱在厚厚的雲層裡,天氣有些微的冷,空氣卻異常的清新,兩旁的行道樹裡溢位好幾聲悅耳的鳥叫聲,抬頭尋去,卻找不到它們的蹤影。
然而高高的枝葉裡,隱隱探出了一條條毛絨絨的鵝黃花穗,迎風搖擺著,十分的嬌俏。
潤濕的空氣裡滲著濃鬱的膩甜味兒,依稀還摻雜了芬香的牛奶味,我深深吸了一口空氣,挽著言守箴的臂彎,指著散發濃香的它們,有點得意地問言守箴:「快看,你知道那是什麼花兒嗎?」
言守箴回視了我一眼,眉目裡藏著笑意,聲音極其的溫柔,說道:「栗子花。」
我不禁吃了一驚,他竟然認識栗子樹!
在我的認知裡,言守箴屬於名門望族重點培養的子嗣,就算不是五穀不分,可也應該沒什麼機會認識長於深山老林裡的栗子花兒才對啊!
況且,栗子花和栗子堅果,如果沒有慄農相告的話,尋常人都不可能將它倆聯絡在一起的!
畢竟花和果,都十分的有特色!
我也是高二那一年,學校響應教育局的號召,組織全員高二的學生下鄉務農一週,孤陋寡聞的我才終於知道栗子花是條狀花穗,栗子堅果更不是直接長在樹上,而是和榴槤一樣,有一層綠油油長了一層針刺的堅硬果皮覆蓋,成熟時足有一個成年男子的拳頭一般大小,摘果實時,也不是爬上樹去摘,而是用高高的竹竿打落,撿到籮筐後,再逐一剝開那層帶刺的硬殼,裡頭就藏了擠在一起的個栗子。
下鄉務農那年也只看過栗子花,而第一次看到栗子果實,卻是讀大學的那一年國慶小長假。
大學的假期長,趁著10天的小長假,我第一次一個人踏上音樂之城,也是一個人前往美泉宮,走的就是這一條路,那時見到滿地掉落的栗子沒人撿走,還心疼了好一陣子呢,後來返程時,偷偷撿了幾粒帶走,結果還是和那幾粒栗子無緣,十分粗心的將它們落在了坐往溫泉小鎮的火車上……
「你怎麼認識栗子樹的?」我訝異的問。
「守笙山朝東的半山腰上,就種了一片栗子林。」言守箴眉眼裡藏著寵溺的笑,可語氣裡依稀還能聽出對我的後知後覺有點無可奈何。
我:!!!
我還真的不知道守笙山的朝東半山腰上,種了一片栗子林!
守笙山,顧名思義,是以言守箴和我的名字一起命名的山。
也就是我來到獅城之後,所在別墅的那座山。
它位於獅城偏南部,一座佔地面積寬廣,放眼望去幾乎被胡姬花覆蓋的山峰。
言守箴就在這座峰頂上修建了一棟別墅,別墅裡有樂器坊,樓頂還有一個無邊泳池,可以看到獅城繁華的一角。
我只探索了別墅的每個角落,卻沒有探索那座山,而每次外出,不是坐直升飛機,就是從西南那條大路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