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跟隨喬峰到杭州(十)(第1/2 頁)
次日一大早,三人結賬離開客棧,開始策馬向廬州馳去。
他們下午未時到達廬州,找了一家客棧住下。
第二天開始遊覽廬州,首先來到了包公園。
包公園,簡稱包園,位於廬州,建於北宋嘉祐七年,是為紀念宋朝著名清官包拯而修建的園林。
包公祠
包公祠位於包河香花墩,其初為城南梵剎,是包公幼年讀書的地方。祠內由正殿、東西兩廂房、廉泉井、流芳亭、回瀾軒、包公故事蠟像館及大片的碧水和園林組成。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侍立兩旁,並置有龍頭、虎頭、狗頭三鍘;祠東六角亭內有一“廉泉”古井,井沿也佈滿一條條深深的凹痕,那是井繩長期磨擦留下的;祠西的“流芳亭”為包公幼年讀書、玩耍處;“回瀾軒”則以“甌塑”的藝術形式,再現了包公真實的一生。
包公墓
包孝肅公墓園是包拯及其夫人、子孫遺骨所葬之地,佔地三公頃,國內一座比較完整的古代名臣墓園。墓園大小結構皆按宋代二品官葬制而建。整個墓園蒼松翠柏、肅穆幽靜。包公墓定位於“文物包公”,主墓為“覆鬥型”方墓,在其正下方的墓室內安放有包拯墓誌銘和金絲楠木棺,棺木內斂包拯遺骨。
清風閣
清風閣東連包公墓,西鄰包公祠,其主體明五暗四共九層的塔式閣樓,從閣頂可俯瞰廬州風光及整個包公園的秀麗景色。清風閣定位於“文化包公”,以高水準的壁畫鋪陳和雕刻等藝術表現形式突出戲曲包公的主題。
浮莊
浮莊坐落在包河東大島。因其遠觀如一片柳葉浮於水面之,又因島建築類似古代村莊,故名浮莊。
正門門樓粉牆青瓦,迎門是一座銅像,島內建築博採蘇、揚、徽派園林藝術的精華,依水就勢而成,體現了江南園林與徽派建築的藝術特色。
腳印塘
腳印塘原指包河中小島的一個池塘,現在這島也被稱做腳印塘。它與包河呈丁字形,攔腰橫臥在包河當中。腳印塘長近七丈,寬近三丈,頗似巨人留下的一個深深腳印。傳說,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讀書時,常到此地遊玩。那時島北並沒有“玉帶橋”,有天,包拯在這裡玩得很高興想到對岸去看看,於是,他猛地向前一跳。因為包拯原為天文曲星下凡投的胎,所以這一跳便在小島留下了一個又深又大的右腳腳印,天長日久形成了一個小塘。所以人們稱它為“腳印塘”。
“包拯是個大清官呀,如果朝廷裡所有的官都像包拯一樣就好了!”喬峰感慨道。
“是呀,我也恨奸臣和貪官,如果都像包拯就好了。”陸風波也說。
“我也希望朝廷裡都是清官。”李師師也說道。
然後來到逍遙津。
逍遙閣
逍遙閣是逍遙津的標誌性建築,高達七丈餘,明三暗五層,採用多層重簷的仿古建築結構,暗古銅色廊柱、灰黑色仿古門窗。二層窗外有橫樑式迴廊環繞,頂層挑簷下橫置匾額有黑底金字“吳魏遺蹤”,而一層進口處的立式牌匾寫著“逍遙閣”。具有漢代建築風格,是逍遙津的最高點、最佳觀景臺。閣內陳列有三國時代的各種歷史文物,敘說發生在合肥周邊的三大戰役和其中的英雄人物。包括威名遠揚的張遼、一代梟雄曹操,更透過彩繪塑像的方式,展示三國時代幾個著名的戰爭典故,如“草船借箭”。還有大型甌塑《洛神賦圖》,三國人物繡像,竹簡刻字《逍遙閣賦》等作品。
明教寺
明教寺坐落於逍遙津南部,原名鐵佛寺,又稱明教臺、曹操點將臺。該寺始建於南朝梁時,至隋末,寺院荒廢。唐大曆元年重建,定名為“明教院”。
逍遙湖
逍遙湖,水面開闊,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