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漫遊古城長安(二)(第3/4 頁)
的便殿,規模龐大,甚至可以在清思院中打馬球。
太和殿
位於清思院東北,靠近左銀臺門北邊宮牆的高地,是晚唐皇帝喜歡的一座便殿。
蓬萊殿與含涼殿
《長安志》載:“龍朔二年造蓬萊宮含元殿,又造宣政、紫宸、蓬萊三殿”。蓬萊殿位於紫宸殿之後,屬寢宮別殿。含涼殿在蓬萊殿後,太液池畔。
清暉閣
位於蓬萊殿西,中宗多次御該殿賜宴近臣。
金鑾殿(金鑾御院)
位於延英殿以北、太液池西南岸,坐落於金鑾坡。地勢高爽,視野開闊,可以北眺太液池,是皇帝喜歡居住的園林寢殿之一。
浴堂殿
位於紫宸殿西北方,金鑾殿南。是晚唐皇帝生活起居的幾座寢殿的集中地區,內侍省近鄰之地。
思政殿
晚唐皇帝墮落朝政,不但很少在常朝宣政殿聽朝,就是正寢紫宸殿聽朝的時候都很少,而是所以在便殿視朝,思政殿就是常用的去處。
三清殿
唐朝的統治者崇尚道教,認老子為祖先,因此在大明宮內也有三清殿、大角觀、玄元皇帝廟等道教建築。三清殿位於宮城的東北隅,臺是樓閣式建築,是皇帝論道修養和煉丹服藥的宮觀。
道教與李唐王朝有著特殊的深厚淵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唐初門閥士族的傳統勢力還很強大,若非系出名門,就很難得到社會的尊重。唐朝皇帝為提高自己的門第出身,便利用道教始祖李聃姓李、皇室也姓李的巧合,附會自己是太老君李聃的後代,是“神仙之苗裔”。道教因而也就成為李唐王朝信奉的重要宗教,而三清殿則成為大明宮中最重要的道教建築。
道教建築以及帶有道教色彩的建築物在大明宮中有很多。供奉道教神仙的殿宇及道觀、道場至少有十餘處,以道教詞彙命名的建築物,舉不勝舉。這是道教在唐代宮廷中極盛的一個標誌。李唐王朝,以老子後裔自居,對道教的祭祀活動甚至超過了祭祖、祭天、地、社、稷。道教建築等級、規格極高,內部裝演也是極為豪華。如三清殿為大明宮宮苑區最高的建築,大明宮只有龍首山的前朝三大殿,能與之媲美;其出土的建築材料及裝演構件之華麗,被考古學者認為是“絕無僅有的一處”。然而,這些廟宇主要位於大明宮的後庭北部和東部的邊緣地帶,儘管等級很高,仍與以前朝三大殿為首的主要建築群之間形成了明顯的統屬和拱衛關係,這表現出唐代皇權的強大,處於對宗教文化的絕對統領地位。
宣和殿
《舊唐書》載:“大合宴於宣和殿,陳百戲”。
中和殿
元和十五年正月,憲宗崩於中和殿,可知其為一座皇帝居寢的便殿,同時還是皇帝“擊毬”娛樂之地。
此外,大明宮的後部宮苑裡,還有溫室殿、宣徽殿、綾綺殿、珠鏡殿、明義殿、還周殿、承歡殿、長安殿、拾翠殿、大福殿、承香殿、含冰殿、紫蘭殿、鹹泰殿、玄武殿、百尺樓等建築。其中明義、承歡、長安、仙居等殿都在西部光順門內,都是后妃們的寢殿。這就是為什麼外命婦朝見皇后時的待朝處——命婦院,設在光順門外的道理。[88]
宮內衙署
內侍省
內侍省作為宦官的機構,隨著宦官地位的提升,成為宮內特殊的衙署。玄宗以後,大明宮中的內侍省設在皇帝寢宮附近,構成鉗制皇帝的一大威脅。
命婦院
也稱“命婦朝堂”,是命婦們進宮等待覲見皇后的地方。光順門內的明義殿、承歡殿、長安殿、仙居殿等,都是皇后和嬪妃們的寢殿,命婦院就設在光順門外。
樞密院
中晚唐宦官介入政治的情況劇增,權力膨脹,樞密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