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重生大宋之最強皇族 > 第三十三章 跟隨喬峰到杭州(十一)

第三十三章 跟隨喬峰到杭州(十一)(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穿越三國?不慌,我先拐走關二爺大唐里正喂!當乞丐去啊?穿越之帝臨九天大秦哀歌快穿:每一個位面都是救贖文火影:開局解開查克拉限制大秦:開局簽到火麟劍老曹給的太多了,只能幫他打天下我在西遊,靠美食殺穿江花玉面大唐:開局抬棺勸諫,李二氣炸了餓殍:仙尊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龍珠:我被布歐吃出混沌體三世情愛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九千歲:從伺候娘娘開始權傾朝野!斬神別人覺醒禁墟,你習武之人?夫君,你是監國,不是暴徒啊

。晚唐詩人羅隱曾詠道:“一山分四頂,三面瞰平湖。過夏僧無熱,凌冬草不枯。遊人來至此,願舍發和須。”宋代文人張彥修也在詩中讚揚四頂山:“翠巒齊聳壓平湖,晚綠朝紅畫不如。寄語商山賢四皓,好來個各一峰居。”

接著來到了半湯溫泉。

半湯溫泉,位於廬州城巢湖東北的湯山腳下,其獨特神奇的溫泉魅力吸引了各地客人前來。

半湯溫泉,據《隋書·地理志》載:襄安縣有半陽山,山有湯地,兩口流量較大的溫泉,相距不足兩裡,一為冷泉,一為熱泉,兩泉匯合處,冷熱各半。

半湯溫泉,人們驚歎此泉之奇,遂稱之為“半湯”。

離開半湯溫泉來到了教弩臺。

教弩臺也稱為點將臺、曹公教弩臺,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東段北側。據稱,三國時期,曹操築此高臺教練強弩兵將,因而得名。

史載,三國鼎立時期,魏主曹操四次到達合肥,臨陣指揮,築此高臺教練強弩兵將,以御東吳水軍,點將臺,臺基陡峭,邊緣勒以磚石,東漢末年曹操在此“教強弩以御吳舟師”,故名“教弩臺”。

梁武帝時又在臺建有鐵佛寺。唐大曆年間又重修擴建,定名明教院。它由佛殿、藏經閣、西廂園三部分組成。殿分正殿和後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寶殿飛簷翹角,風鈴叮鐺,殿脊高聳一巨大錫葫蘆,銀光閃耀,直刺雲天,顯示了佛教寺宇威嚴莊重的建築特色。寺內鐘鼓齊鳴,梵音繚繞,更充滿了神奇的宗教色彩。

明教寺原名“鐵佛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時期,不久荒廢。唐大曆年間,於廢墟中挖得丈八高鐵佛一尊,廬州刺史裴絹奏聞朝廷;代宗皇帝李豫詔令重建寺廟,定名“明教院”。相傳“古教弩臺”,昔日松樹成蔭,松濤有聲,寺僧建閣,取名“聽松”,於是“教弩松蔭”之譽,被稱為廬陽八景之一。閣撰有楹聯:“教弩聳高臺不為炎劉消劫難,聽松來遠客誰從古佛識真如”。“屋井”,以井口高於“教弩臺”下民房屋脊而得名,井口石井欄刻有“泰始四年殿中司馬夏侯勝造”隸書十二字,為當年遺蹟。井欄口遺下汲水繩磨成的二十三條深溝,堪為歷史之見證。

宋人吳資詩云:“曹公教弩臺,今為比丘寺。東門小河橋,曾飛吳主騎。”道出了“教弩臺”與“明教寺”的歷史關係。

緊接著來到了吳王廟。

吳王廟位於廬州城附近的吳山鎮東側。因這裡安葬著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吳王楊行密,以及後人為祭祀他而建的廟宇,故得名。

楊行密系合肥人,字化源。年輕時即怒視朝廷腐敗,憐憫民不聊生,二十幾歲便揭竿而起,出生入死,南征北戰。由於寬仁雅信,善取人心,縱橫馳騁,屢戰告捷;建立吳國後又施行一系列優撫百姓的政策,因此深受四方擁戴和敬仰。千百年來,吳山廟幾遭戰火,歷經興衰。現存廟宇磚牆瓦屋,雕樑畫棟,塑像碑刻,莊嚴肅穆。廟敬香的人們紛至沓來,連年不絕。廟側有吳王墓和子楊博及百花公主墳,毫無雕鑿修飾之狀,足見吳王生前之清貧淡泊。後來因吳山起義,在此建立了吳山起義紀念館和紀念碑。

據《新五代史》和《資治通鑑》記載,楊行密雖然身高力大,但“馳射武伎,皆非所長”,其所以能號令三軍,平定江淮,除了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遠大的政治眼光外,其“寬仁雅信,善得士心”,“寬簡有智略,善撫御將士,與同甘苦,推心待物,招撫流散,輕徭薄斂”是使軍民歸心,事業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吳山鎮的民間傳說則賦予吳王更多的鄉土味、鄰里情。楊行密總是不忘合肥、惦念家鄉。華誕設宴,離不開家鄉的白鵝;犒賞有功將士,需用家鄉的美酒。因而長豐縣吳山鎮毛潔肉嫩的大白鵝就被世人稱為“貢鵝”,而如今的“貢吳王酒”也是挖掘整理當年貢奉吳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人在唐探,悟性逆天,開創陰間法騎士大獎賽:我,黑暗帝騎豆一與媚靈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