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觸發高維反噬(求月票)(第2/3 頁)
代奈米機器人了。
原來萬年前人類抵達這處星系時,本地的文明就已經發展出了宇航技術。
雖說還只能在星系內航行,作為宇宙飛船發動機能源的核聚變,也只是最初級的形式,但卻是人類一路走來,第一次遇到的擁有宇航文明的智慧生命。
所以人類對這處星系內的智慧生命也很友好。
而當年的索亞文明,在見到人類文明之後,也被人類文明的科技水平所震撼,立刻就做足了姿態,一副要抱大腿的樣子。
人類需要什麼,他們就提供什麼,人類想要某顆行星做實驗,他們就立刻將行星上他們已經殖民開墾好的基地讓出來,所有的索亞人也全部撤離。
明明人類不需要他們的殖民基地,但這種姿態卻還是很讓人滿意。
所以最後人類即將離開前,也詢問了他們有什麼請求。
那時的索亞人,對宇宙的瞭解並不深,也不清楚曲率引擎技術,才是高等文明的入場券,所以並沒有要求曲率引擎技術。
而是想要戴森球。
這也成為了後來索亞文明無數人後悔不已的一件事。
於是人類便應索亞人的請求,臨走前送了他們一些定製版的變種第三代奈米機器人。
他們只需要不斷的投餵質量,這些第三代奈米機器人,終究有一天會成為完整覆蓋恆星的戴森球。
就這樣,後來經過索亞文明數千年不斷的挖掘行星質量進行投餵,第三代奈米機器人也成長到了包裹住恆星,真正成為了戴森球。
而這就是萬年前發生的事情,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故事,只是人類隨手送出了點東西罷了。
林旭在感慨的同時,也由第三代奈米機器人不斷吞噬質量,自我複製成為戴森球一事,想到了現在的地球。
是不是也需要給地球補充一些質量了。
這些年來,地球上的各種建造,無論是自律機械聚合體的升級改造,還是奈米機器人的製造,甚至各種工廠的建設,天柱的建設,消耗的都是地球本身的質量,這使得地球的質量減少,已經到了必須考慮的程度。
雖說地球上各大版塊,看著還沒什麼變化,但那是因為林旭更多的是命令,從海底或者地下獲取質量的原因。
目前地球缺少的質量,幾乎已經相當於一個月球那麼多了。
所以林旭在考慮,要不要挖掘拉莫星的質量,來填補地球質量的損耗。
畢竟只是單純的採集質量,而不是建造精密的工程,或者先進的工廠,時間還是很快的。
只要在拉莫星上放一些當量足夠大的核彈,或者乾脆用反物質湮滅彈,甚至研究壓縮空間的副產物空間炸彈。
就足夠炸下充足的行星碎片,然後選擇一些山脈般大小的,用奈米機器人附著在這些碎片的表面,形成反重力,在裝上一些簡易的推進裝置,很快就能將這些碎片,轉移到地球上了。
轉移個幾趟,一個月球的質量也就出來了。
到時候這些質量就堆積在太平洋上就行,想用的時候就去挖。
想著想著,林旭便開始心動了起來。
只是還不等林旭行動,一種細微的震顫感,便從他的意識中傳來。
林旭愣了一下,有些不明白這股震顫來自哪裡。
於是意識接入了第三代奈米機器人,終於分辨出來,這股震顫的來源,是戴森球。
於是林旭的意識透過戴森球與地球之間的第三代奈米機器人。
直接跨過地球至恆星遙遠的距離,降臨到了戴森球之上。
只是因為戴森球與地球之間,第三代奈米機器人過於稀薄,組成的奈米機器人網路,也較為單薄,所以林旭的意識無法徹底降臨於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