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上抱下來,卻沒有達到與她交流,讓她透過我瞭解外面的世界,試圖與朋友交談的目的。直到下午活動時間結束,鈴聲突然響了起來,琳尖叫起來“不要鈴不要鈴”,我趕緊抱住她,輕聲安慰她,撫摸她的頭,讓她安靜下來。琳一直在小聲地嘟囔“不要鈴”,這是我們的第一次“談話”。
這個暑假,我每隔幾天就去看琳。最開始,琳看到我毫無反應,漠然地繼續玩玩具或是低頭不語。我照樣整個下午追在她後面,在鈴響的時候捂住她的耳朵。逐漸地,隨著我去的次數越來越多,加上琳在研究所的學習治療,她慢慢地認識我了。有一次,當鈴響而我恰好在遠處的時候,琳第一次大叫著“大姐姐”向我跑過來。我抱住她,感到了一種被人信任被人依賴的幸福感,和一種公民的責任感。我不再只埋頭於自己的世界。我盡我的努力進入了琳的小小世界,改變了她,哪怕只是一點點,哪怕起點只是一個個小小的對話。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我自己也發生了改變。我經常玩笑似的想,如果我能夠搞定這樣一個從不回應的“談話”物件,我的交流能力應該會有質的飛躍。
帶著這樣的沉甸甸的感覺,我透過保送升入高中。與以前儘自己綿薄之力不同,我知道非政府組織最需要的是更多人的瞭解、關注,和更多志願者的支援。於是我開始透過電視臺向全校介紹孤獨症的知識,協助“星星雨”在圖書館舉辦講座,並且建立愛心社,組織同學們一起到“星星雨”陪伴那裡的孩子們。“星星雨”的老師說,我們是他們接待的第一個中學志願團體。從此,我走上了志願者的道路,與同學們一起,我們假期有時間就去那裡陪伴孩子們。從這以後,我們就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我們也逐漸有了更強的公民意識和責任感。
李峭寒 我信仰我心所向(5)
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則更需要這樣的責任感。在2008年突如其來的“5?12”地震後,作為校刊“匯文天下”部門的負責人,我發起了義賣捐助災區的活動。我召集志願者加急趕製海報,聯絡廣播站進行宣傳,與銷售部合作在校園內外各個角落設計銷售點。我們還設計了各種“合集”進行促銷。最終我們募集了兩千多元,並將款項全部捐贈給中國紅十字會。
但是隻有物質上的支援是遠遠不夠的,災區的同齡人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幫助。作為學校電視臺的主持人,我策劃製作了一個心理救援的短片。我們請了年級的幾位同學和心理小屋的老師,請他們每人對遠方的同齡人說幾句鼓勵的話。話語不能過於傷感,不能觸及傷處,而是要體現出年輕人的活力與承受挫折的勇氣……我們還排練了一曲“真心英雄”。經過對參與攝製人員的培訓和外景拍攝,攝製部分完成了。我們回到電視臺製作室,將之前學校心理老師在汶川做心理諮詢志願者的時候採集回來的照片和志願者給學生的信製成影片。經過幾天緊張的製作,我們燒錄了二十張光碟,捐贈給了全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現在,我是PEER(Peer Experience Exchange Rostrum)的一名志願者,目前我們2009PEER的五十多名成員正在緊張地進行前期準備工作,為7月、8月即將在陝西、湖南的三個國家級貧困縣分別進行的為期兩週的支教活動作準備。在做志願者、服務於NGO的過程中,我認識了一群可愛的人,熟悉親近了一個個特殊的群體,心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逐漸地增加,對社會的認識越來越立體。是的,這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中國的NGO發展還很落後,但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在參與進來,我們做得越來越好。中國有一百五十萬孤獨症兒童,無數偏遠落後地區的孩子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但當我們無數人在各個地方一起做一些事情,我們就已經在改變這個世界。
從小窗到大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