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東西成鉗腮,人口破千萬(第1/2 頁)
一旦發現人類活動蹤跡,隨即便進行追蹤。
倘若是異族面孔,便按入侵論處,無需經過請示,可直接進行絞殺,最後取下首級,交由核驗官查實,即可計為功績。
之所以無需請示,只因異族面孔的定義,即是與華夏為不同人種者,從外觀便極其容易辨別,根本不用擔心出現殺良冒功的情況。
如果與華夏為相同人種,卻又並非大周帝國新國人,那便有兩種選擇。
要麼歸附大周帝國,最後接受分散安置安排。
要麼不願歸附大周帝國,那便是勾結異族圖謀不軌,巡查甲士將當場緝拿,並安排專人押送至沿線據點。
最後以俘虜的身份,參與修築大型綜合驛站。
其三,師服率領龍驤軍,管莊率領逐鹿軍,瞿無疾率領玄甲軍,共同完成對吳國、邗越、于越的兼併。
會稽郡與金陵郡正式成型,為更加便於管制,姬宮湦在前世浙江杭州一帶,新設立錢塘郡。
對照前世地圖,浙北歸屬會稽郡,錢塘郡主要管轄浙東與浙南等地。
考慮到江南已基本併入大周帝國,姬宮湦便對上述王師進行調動調整。
龍驤軍繼續南下,對浙南南部的甌越展開行動。
甌越,又稱東甌,即位於姬宮湦前世浙江溫州、台州與麗水等地的一支越族。
史書所載,上述之地亦歸屬會稽郡,姬宮湦卻認為會稽郡過大,將上述之地納入錢塘郡更為合適。
逐鹿軍不再往南征戰,而是沿江水進入東海,隨後搭乘海貨船沿海岸線北上。
抵達大河入海口後,便沿大河溯游而上,直到抵達北涼郡,最後接替鷹擊軍駐守西北。
鷹擊軍則越過漠西郡,繼續往西修築大型綜合驛站。
虎嘯軍往西南轉移,接替天狼軍此前的行動,收服贛北殘剩的幹越部落,同時開始嘗試往贛南開疆拓土。
至於天狼軍,則返回周楚位於江水的邊界,重新進行分散駐守。
玄甲軍同樣不再往南征戰,先沿江水溯游而上,抵達巴蜀之地,隨後往南修築據點,為進軍百濮領地做好準備。
百濮,即位於巴蜀南端及雲貴高原的濮族群體。
王宮典籍曾經記載,百濮本為濮國,主要位於巴蜀中南部,曾追隨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帝辛。
在牧野之戰前夕,周武王曾於陣前誓師,典籍將其誓言稱之為牧誓。
牧誓中提及八大諸侯盟國,分別為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國。
濮國曾一度歸附庸國,後來發生內亂,社稷由此斷絕。
其子民早前便已陸續南遷,與巴蜀南端及雲貴高原的土著族群交流融合,逐漸演化成濮族群體。
由於濮族群體全都以部落形式存在,因此也稱之為百濮。
楚國往南開墾,考慮到難易程度,只開墾湖廣一帶,並未涉及雲貴高原。
姬宮湦命玄甲軍籌劃攻取百濮,也算是先對楚國形成鉗形攻勢。
湖廣位於雲貴與江南之間,玄甲軍奪取雲貴,虎嘯軍與龍驤軍奪取江南,猶如一東一西兩隻鉗腮。
往後,只需轉動兩隻鉗腮,便能對楚國形成擠壓之勢。
……
大周帝國七年,歲末。
歷經多年休養生息,加上源源不斷的歸附者,大周帝國人口正式突破一千萬。
最新的歸附者,主要來源於四個主要方向。
第一,東北及北海以東的零散部族,在飛熊軍與驍騎軍的感召下,陸續選擇舉族歸附大周帝國。
截止當前,東北及朝鮮半島已初步完成肅清。
飛熊軍甲士小隊往北探索,已經抵達姬宮湦前世的海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