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5 頁)
都有所施展,唯獨我冥頑不靈。
我獨不同於世俗,而遵循道為奉養。
原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註釋】道似乎離我們很遠,但其實它就在身邊;能虛心便可知性,由己心便可推而知人心,由人心便可推而知天心,知天心便可知〃道〃,便可認識世界的本質規律。大道至深至奧,卻又簡明易行。人因其被私慾和外界紛亂所擾,所以不能虛心見性,或者是見性而不覺。
王弼說:〃可不出戶不窺牖而知,故曰甚易知也。無為而成,故曰甚易行也。惑於躁欲,故曰莫能知也。迷於榮利,故曰莫能行也。〃
言有宗,事有君。
【註釋】宗:宗旨,宗由。君:主,意謂根本、根據。言有宗,事有君:言論皆有其宗由,指事皆有其跡據。
老子哲學是生動樸素的辯證法。在老子哲學中,天道不具有人格和意志意識,而只是一種自然的存在,是事物中的最普通的一種客觀存在。而恰恰因為真理非常樸素,以致人們往往不相信它。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註釋】道為智者設,馬為御者良,賢為聖者用,辯為智者通,書為曉者傳,事為見者明。故其見不遠者,不可與語大;其智不閎者;不可與論至。正因為人們不能從事物的渾沌現象中對其本質有所認識,所以對老子的道也就不能理解了。
【漫談】認識是人的思維與實在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實在世界的現象會給人的思維留下印象,這思維反過來又對這現象的內在性進行探索,就是這種探索引起了認識。認識的最高目標就是用洞察力把握實在世界的內在性。
一方面,認識取決於實在世界本身;另一方面,認識取決於思維。因為任何內在性都不能直接表現出來,它只是隱含聯絡在現象中。發現便是發現者對現象思維的結果,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這樣認為:“發現就是發現者的發現”。
生活中,人們往往以為,一個人的發現同時就是另一個人的發現,就是整個社會甚至整個人類的發現。其實,除了發現者以外,其所發現的內容及其意義未必能為別人所真正瞭解;越是深刻的發現,越是如此。例如,馬克思發現並建立的剩餘價值學說。不可否認,發現決不會永遠停留於發現者那裡。但是,從個人的發現變為眾人的發現,乃至成為全社會、全人類的發現,這卻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註釋】則:法則,這裡意謂取法。貴:難能可貴。被褐:穿著粗布衣裳。玉:寶玉,這裡是指精神意識上的寶物。
瞭解我的人少,取法我的人就更難得了。因此聖人好似外面穿著粗布衣服,懷裡揣著寶玉。
意譯
我的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實行;
可是天下竟無人能理解,無人能實行。
言論皆有其宗由,指事皆有其跡據。
正因為人們不理解這道理,所以才不瞭解我。
瞭解我的人少,取法我的人就更難得了。
因此,聖人好似外面穿著粗布衣服,懷裡揣著寶玉。
原六十七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