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頁)
‐‐ 尼赫魯一九五o年於人民院
凡用語言、文字、符號、標誌或其他方式,對印度的領土完整提出異議,足以或可能危害印度的利益,治安或安全者,將處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罰金,或判刑並罰金。
‐‐ 印度刑法修正法案(一九六一年)第二節
奇怪的是英國官員們所畫的邊界線,居然被英屬印度帝國的非英籍繼承國尊奉為寶貴的國家產業。英國當初畫出這些邊界,並沒有在英王的印度臣民中引起風波。假如那時印度有人注意到杜蘭和麥克馬洪所幹的事情,他們必定會認為這是英帝國主義者用印度納稅人的錢,又一次玩弄強權政治的缺德把戲,而把它一筆勾消。現在,繼承國把這些英國製造的邊界線奉若神明,當作民族遺產中的傳家寶,這是歷史上沒有預料到的、不幸的發展。
‐‐ 阿諾德&iddot;託因比(arnold toynbee)
每一個新生的政權的最初的,幾乎是本能的反應,就是緊緊保住遺留給它的那份領土。凡是殖民國家曾經統治過的地方,新興的國家就一定要統治。
‐‐ 貢納爾&iddot;米達爾(gunnar yrdal)
一、方針已定
一九四七年八月十四日午夜,當印度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用尼赫魯的話來說‐‐應運而生的時刻,印度的邊界也經歷了看不見的,但卻是深刻的變化。在印度獨立前,邊界是英國所關切的事情:英國的戰略家和政治家是根據英國的利害得失來看待印度次大陸的利益的。他們只關心來自俄國或中國的威脅對英國投資產生的影響,或在倫敦議會裡引起的反應。印度的民族利益並不是英國要考慮的因素,英國人只是有時想起,不能讓英國統治下的印度人同邊界那邊的俄國人或中國人發生接觸,以免產生動盪不定的局面。&ldo;英國要統治印度就必須有威望。為此目的,就必須設法不使印度臣民在視野中看到任何強國的出現,即使這個國家遠遠比不上英帝國強大。&rdo;當印度人終於發覺英國為鞏固印度邊界所作的努力只不過是確定印度從屬於英國的一種手段時,他們就對英國政府的邊界政策表示遺憾。
[
註:一九二一年國大黨決議稱,英國政府的政策&ldo;傳統的指導思想,更多地是保持印度的從屬地位,而不是保護印度的邊境地區。……印度作為自治的國家對它的鄰國用不著害怕……&rdo;因此敦促那些&ldo;對印度人民並無惡意的國家……不要同英帝國簽訂任何條約&rdo;。
]
隨著印度的獨立,一切都變了。印度的邊界不再是英國同其他帝國進行大爭奪的籌碼,而成為保護新國家的外壁。那些只關心戰略利益而不關心領土的人們,已經不能夠任意制定或變更邊界了。從此以後,邊界成為祖國的神聖領土的圍牆,政客們如果任意改動邊界,只會自招風險。
印度新政府對北部邊境的政策,同過去英國政府的政策絲毫沒有不同。印度在一九四九年利用了錫金一個地方起義反抗大君的機會把軍隊開了進去,使錫金成為它的保護國,而且使錫金對它的依附程度超過了過去錫金在形式上對英國的依附關係。同年,印度與不丹簽訂條約,把英國指導不丹對外關係的權利接收過來。新德里在尼泊爾的勢力依然凌駕一切。一九五o年,印度政府協助尼泊爾國王結束了拉納(rana)家族一個世紀之久的統治後,印度的勢力更加強了。印度新政府就這樣接管了並鞏固了寇松稱之為&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