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2 頁)
雖則尼赫魯在印度內政方面是反共的,但他總是力圖把它同對待共產黨國家的態度區別開來。他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是民族主義的勝利,也是亞洲政治復興的表現,而不把它看作為共產主義的勝利。他相信到頭來中國文明將把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和共產黨的結構消化吸收,然後也許產生一種新的化合物。他深知由於中國和印度兩國制度不同,因而在廣闊的政治領域中必然會在亞洲和世界上成為競爭對手。可是他認為中印競爭不一定會搞壞兩國關係。尼赫魯對北京的友好政策以及他支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代表權的主張,使他在國內以至在國際上捱了不少責罵。從一九五o年起,印度國內批評尼赫魯的人抨擊他的對華政策是姑息政策,並且爭論說,既然認為中國是入侵西藏,就不應該加以默許。他們警告尼赫魯說,中國出現在北部邊境,不可避免地會把印度暴露於中國擴張主義的威脅面前‐‐後來,他們自然相信這些預言都已得到證實。但到了五十年代的中期,印度對中國在西藏行使權力所引起的驚惶和憤恨業已平息,&ldo;印中人民是兄弟&rdo;的口號,在印度又風行一時。周恩來一九五六年到印度回訪尼赫魯的時候,所到之處,都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呼。
周恩來乘此機會提出了麥克馬洪線 [
註:有人認為在一九五六年同周恩來的會談中是尼赫魯先提出了麥克馬洪線的問題。這種看法對於印度對中印邊境爭端發展的理解是要害所在。但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尼赫魯自己說得很清楚,他說是周恩來主動提出來的。
]
的問題。當兩年前兩人在中國會談時,尼赫魯曾順便提到中國地圖示出了&ldo;一條錯誤的邊界線&rdo;。按照尼赫魯本人的說法,中國當時告訴他這些中國地圖是老地圖的再版,還沒有來得及加以修改。
[
註:&ldo;印度總理卻沒有想到,中國有同樣的理由就他的一些地圖的問題向他提出責問,這些地圖也是把從前的帝國主義政府的領土要求照原樣畫上,而沒有同有關鄰國事先商量。&rdo;(見狄克&iddot;威爾遜(dick
wiln)所著《亞洲覺醒了》(asia awakes)第83頁,倫敦weidenfeld and nicholn一九七o年出版。
]
後來,尼赫魯說,他&ldo;憑著印度對中國友好關係&rdo;,曾就當時似乎已陷入僵局的中緬邊界談判問題寫信給周恩來。尼赫魯提醒周恩來說,緬甸對它的兩大鄰國都有所疑慮。他提議中國採取步驟以消除緬甸的不安,並建議可以邀請吳努到北京來討論邊界問題‐‐後來中國也這樣辦了。一九五六年尼赫魯和周恩來的會晤是在尼赫魯上述信件發出後幾個月內舉行的。在談到中緬邊界談判時,周恩來提出了麥克馬洪線的問題。根據尼赫魯的說法,在這次談話中周恩來告訴他說,中國接受了麥克馬洪線作為中國同緬甸的邊界線,儘管&ldo;這條線是英帝國主義者確定的,是不公正的……然而由於這是一個既成事實,而且由於中國同有關國家‐‐即印度和緬甸‐‐之間存在著友好關係,中國政府認為它應該承認這條麥克馬洪線&rdo;。
周恩來採取了中國政府的既定方針來對待麥克馬洪線。中國對過去由其帝國主義鄰邦所劃的界線一旦變成有效控制線時,都採取同一方針。諸如在烏蘇裡江和黑龍江的中俄邊界,有效控制線幾乎建立了有一個世紀之久。印度僅僅是在五年前才把麥克馬洪線作為事實上的邊界,可是中國人的態度還是一樣:接受&ldo;既成事實&rdo;,並以此為出發點。這的確是